山路靜謐無人,越往高處走,遮擋視線的樹木越少,視野也越開闊。
他突然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一切聲音都已消失,留下的只是色彩,而且色彩也十分模糊。
或許是四周的靈氣太過稠密,甚至有些壓抑,終於看到前方一個十米見方的大理石平臺時,李無聲已經累的不行。
大理石已經被歲月磨礪得凹凸不平,紫雲閣也並非什麼建築物,只是一個地上一塊刻有“紫雲閣”的石碑。或許是什麼古代的遺址吧。
李無聲不確定自己到底爬了多久,只是覺得這個過程太漫長,開啟手機,發現才過去半小時。
他收起手機,去大理石欄杆邊望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太陽在一片城市天際線上向他眺望。似乎是紫雲閣的位置很奇妙,從這裡看去,雲彩漸漸變得五彩繽紛起來。朝霞就躺在那雲彩上面,溫暖地期待著他的注視。
李無聲看了一會雲彩,又目視著山下的城市,目測紫雲閣的所在絕對只有幾百米,實在是山中小弟。而一旦站在這裡,能看到南方浩蕩的江流,北邊無垠的平川,東邊沉睡的城市。立即會覺得自己是在俯視著小半個世界。山頂沒有云遮霧障的仙氣,沒有蒼松勁石的風骨,只有開闊和實在。
他想著,錢塘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曲折婉轉,最終也會通向大海。
然而一個鐘頭過去了,李無聲還是沒有等來道姑。
李無聲也不急,索性再等等,反正今天又沒事。如果道姑真的沒來,他大不了以後再來,畢竟這片風景挺不錯。
又等了一會覺得無聊,想著既然來學太極拳的,自己在這練也不耽誤吧。
李無聲就紮好步子,慢慢打起拳,天雖然冷,但他感覺神清氣爽的,清晨的陽光也越來越燦爛,照得紫雲閣越來越亮。
不知道打了多久的拳,李無聲漸漸有了新的發現。
就這麼照著之前學來的固定拳路,每一次劃過的軌跡彷彿都順利驅使體內的能量。
不僅如此,空氣裡的蘊藏的靈力,也似乎在跟隨他的拳路遊走。甚至輕輕一用力,空氣被震出一陣陣波紋。不經意的時候,拳頭上還能爆出金光。
從這點細節就能看出太極拳肯定不一般,普通人可以用來健身,而在修行者眼裡更是防身法寶。
此時,遠處的山林裡透著一道青光,光裡隱隱現出一個面容約莫三十多歲的女道,穿著青色道袍,背後倒插一柄青雲長劍,劍柄上懸雕一束柳枝。
這駕著青色劍光的道姑正是柳天儀,看上去風華正茂,其實已經年過半百。
柳天儀自小跟隨父輩修道,祖上是柳門一支,祖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時見天下太平,便變賣家當,帶著祖傳家寶從廬山來到錢塘故地,在紫雲閣南邊的梅嶺建立恬淡茶園,經營數十年。到柳天儀當上家主時,茶田已經擴充附近數個山嶺。
柳天儀家裡雖然修道,但不歸別的宗派,只按照祖宗留下來的法門修行陰陽圓滿的根源法術,到了柳天儀父親這一輩,為了不再重蹈覆轍,決定修武。而同為道門,學武的首選自然是太極拳。
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柳天儀在父親的資助下花了二十年遊遍山南海北,遍訪名師,回來時已經精通陳、吳、楊、孫多式太極拳,結合柳門心法,最終發展為實戰和修行並重的柳門太極拳。
而果忍偷學來的一招半式,只是柳天儀所創太極拳的一斑而已。
柳天儀遵循冬天晚起的規矩,這陣子都是太陽當空了才慢悠悠地來紫雲閣。
看到李無聲在她的地盤上打太極時,一開始有些愣住,轉而覺得有點意思。
瞅李無聲這架勢,說是專業的肯定不至於,但說是業餘的那就有點扯犢子了,肯定是以前經常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