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嘀嘀!.
嘀嘀嘀!.
一陣急促而又有規律的電碼傳來,端午很快收到了有關日軍虎口哨所的情報。
馬克洛夫與弗拉基米爾被找到了,兩個人正在鬼子的虎口哨所內度假。
當然了,端午一聽,就知道,這是偵察兵在刻意調侃。
因為試想一下,倘若馬克洛夫與弗拉基米爾沒有腦袋鏽掉了,又怎麼會跑到鬼子那裡度假?
不過,端午總算放下心來,命令除了馬虎等人繼續監視以外,其餘的偵查小隊全部撤回。
而端午在這與此同時,也帶隊出發了。
隨著端午的一聲令下,春江好第二支隊在馬山炮的帶領下最先出發,隨後便是龍千言的一隊。
一隊此時並不是全隊,而只有接近一半左右,大概五百人。
而剩餘人,除了傷員以外,盡數留守。
而在春江好一隊的後面,則是新兵支隊的一千人左右。
新兵支隊同樣沒有全員出發,而是隻抽調了一千人,其餘人等留守駐地,照顧傷病員,並且確保駐地的安全。
於是一行浩浩蕩蕩,兩千五百多人,向長麻溝地區進發。
長麻溝,位於鳳凰嶺的東北方向,其地形獨特,是伏擊戰的理想之地。
溝壑呈南北走向,北端較為開闊,便於兵力集結與展開;南端則逐漸收窄,形成天然的瓶頸,對敵人構成了極大的限制。
溝兩側山勢起伏,東側的山嶺較高,坡度較緩,便於觀察與射擊;而西側則相對低矮,但林木茂密,為隱蔽接近敵人提供了良好的掩護。
而從戰略角度分析,長麻溝伏擊日軍利弊參半。
其利在於:地形的隱蔽性強,溝內溝壑縱橫,林木茂密,便於伏擊部隊隱蔽。
而東側高地,則更是提供了伏擊絕佳的射擊位置,可居高臨下,對溝內敵人形成壓制性火力。
並且,一旦伏擊失敗,長麻溝南端收窄的地形限制了敵人的行動,便於伏擊部隊迅速撤離。
而且長麻溝內,地形複雜,亦可將敵人分割成多段,便於伏擊部隊各個擊破。
但長麻溝地形也有弊端。
首先是伏擊位置太容易暴露,只要有些軍事常識的軍官,都可以輕易的看出來,長麻溝的東側高地,是一個最佳的伏擊地點。
如果敵人對東側高地進行偵查,伏擊部隊便有暴露的風險。
其次,東側高地對敵人的火力覆蓋依舊留有死角。
並且西側低矮處,樹林很密,不僅便於隱蔽,而且會給敵人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再有,就是天氣原因,端午在行軍之前詢問了本地人,據說原鳳凰城的人說,長麻溝由於地勢低窪,常年有霧,而且尤其是早上。
所以倘若,鬼子要是來的有點晚的話,恐怕大霧會對射擊造成極大的影響。
所以針對這些不利的因素,端午必須要制定出更加詳細的作戰計劃才行。
於路上,端午就一直在思考。
而當他抵達長麻溝地區後,作戰計劃已經基本完善。
端午在長麻溝北端的開闊地帶集結兵力,利用夜色與偽裝進行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