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4章 疑似宋代的古沉船

在浩渺無垠的南海和馬六甲海峽的交匯區域的公海上,“炎黃一號”打撈船來到了張藝興所給的座標位置上靜靜地漂浮著。“炎黃二號”在距離“炎黃一號”千米之外也開始拋錨了。

這次“炎黃一號”寄託著現代科技對於深海探索的無限期望。隨著張藝興精準地給出座標,船長閆宗明一聲令下,船隻緩緩拋下錨鏈,穩穩地停在了預定的海域。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片深不見底的海面上,彷彿能透過碧波盪漾的水面,窺見那沉睡在海底的千年秘密。

船上的裝置開始啟動,發出低沉而有力的轟鳴聲。那是現代科技的力量,在試圖揭開海洋神秘的面紗。每一次裝置的啟動,都是對古人智慧的致敬,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這一切,都源於那個堅定的信念:在這片廣袤的海域,定有古沉船靜靜地等待著被他們發現。

當聲波探測器緩緩沉入海底,彷彿有一條無形的線,連線著現代與古代,溝通著人類與海洋。每一個回聲,都是海底的呼喚,每一個資料,都是歷史的印記。船上的人員緊張而有序地記錄著資料,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敬畏與期待。

隨著資料的不斷累積,一幅幅海底的畫面開始在人們腦海中浮現。那些早已消逝在歲月長河中的船隻,如今在科技的幫助下,重新展現出了它們的輪廓。它們曾是古代貿易的使者,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它們也曾是探險家的座駕,勇闖未知的海域,為人類的探索精神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希望今後“炎黃一號”的每一次探測,都是對祖先智慧的繼承,對海洋文化的傳承。在這片廣袤的海域,它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門。而“炎黃二號”則更像是那扇門的守護者,它提醒著人們,在探索未知的同時,也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當夜幕降臨,星辰點點,海面上的“炎黃一號”依然燈火通明。船員們仍在緊張而有序地工作著,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執著。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的探測,都可能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讓那些沉睡在海底的寶藏重見天日。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而“炎黃一號”的探索之旅仍在繼續。它不僅僅是一艘打撈船,更是炎黃遠洋打撈公司對海洋文明不斷探索與追求的象徵。在這片浩渺的海洋中,它將繼續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智慧與勇氣,向著更深的海洋進發,尋找那些隱藏在海底的寶貴財富。

隨著探索的深入,更多的秘密將被揭開,隨著聲波探測器緩緩沉入幽深的海水,彷彿一條銀色的魚,在蔚藍的世界裡探尋未知的秘境。每下沉一分,都像是揭開海洋神秘面紗的一角,引人無限遐想。當探測器深入海水裡兩千多米的時候,張藝興坐在打撈船上的一個螢幕前,眼前的景象彷彿將他帶入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水下世界。

螢幕中展現的是一幅如夢如幻的海底畫卷。陽光透過波光粼粼的海面,折射成無數道絢麗的光束,灑落在五彩斑斕的珊瑚礁上。那些珊瑚礁彷彿是海底的森林,各種形態各異的珊瑚猶如樹枝般交錯生長,它們或紅或白,或黃或紫,色彩斑斕得令人目不暇接。在這海底的森林中,各種海洋生物穿梭其中,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生態圖景。

一群群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在珊瑚礁間穿梭遊弋,它們的身姿輕盈飄逸,宛如水中的精靈。有的魚兒身上閃著金屬般的光澤,有的則披著絢麗的斑紋,每一片鱗片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它們在水中嬉戲玩耍,或追逐或躲藏,展現出了海底世界的無限生機與活力。

而在更深的海域,則有更加神秘的生物在等待著探測器的到來。巨大的烏賊在黑暗中潛行,它們的身軀靈活而矯健,彷彿是水中的舞者。而在更深的黑暗中,還有那些閃爍著幽藍光芒的深海魚類,它們的眼睛像是一對璀璨的寶石,照亮了這深邃而神秘的海底世界。

隨著聲波探測器的不斷下潛,張藝興彷彿也感受到了海底的壓力和溫度的變化。他彷彿能夠聽到那悠遠而神秘的海洋之聲,那是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的聲音,是海洋生物在水中游動的聲音,也是海底深處那未知的呼喚。

在這一刻,張藝興彷彿與這海底世界融為一體,他的心靈被這美妙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他感受到了海洋的廣闊與深邃,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多樣與神奇。他知道,這海底世界雖然美麗,但也同樣充滿了未知與挑戰。然而,正是這些未知與挑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神秘而迷人。

當聲波探測器最終完成了它的使命,終於看到一艘儲存完好的古沉船……原本清澈海水之中,出現了一大片平坦的海底海床,聲波探測器上的燈光所及之處,猶如看到沙漠一般,螢幕上出現了晶瑩剔透的白色沙粒。

沙漠之上靜靜的躺著一艘儲存完好的古沉船,在深海底深處與淺海不同,深海底由於壓力過大,又見不到陽光,所以海床上並沒有珊瑚、海藻一類的生物,幾乎是光禿禿寸草不生,所以能很清晰的看到一艘古沉船。

聲波探測器緩緩浮出水面時,張藝興依然沉浸在那精彩絕倫的海底世界中無法自拔。

他知道,這次的海底探險之旅才剛剛開始,在螢幕上看到的和自己用黃金瞳透視異能之眼看到的是一模一樣,但是現在看到的很直觀,大家都可以看到海底下的情況到底如何?自己的黃金瞳透視異能是不能向人說明解釋的,所以他才採取了現在的這種辦法讓眾人都知道海底下有古沉船才能開始下一步的打撈工作。

“張先生,剛才螢幕上看到的那艘古沉船,是一艘長大約有三十多米、寬大約在十二米左右的木頭古沉船,儲存完好,接下來我們要怎麼辦?”

“閆船長,閆工打撈船的技術工作我不懂,接下來你就當我是一個來到打撈船上參觀的人,你們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張先生,我知道了,不過從這艘古船的造型上來看,你能知道它是哪個朝代的嗎?”

閆宗明心裡想到了張藝興既然有炎黃博物館,他肯定對些古玩、古董一些歷史、朝代的知識比較瞭解,所以他才問了一句。

“閆工具體是哪個朝代的我現在也不敢確定,我估計應該是宋朝的古沉船多一點,因為它的船頭和船尾都呈現了宋朝船隻的特徵——尖角型,我以前見過明朝的古沉船隻,造型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