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大海上,一艘遠洋潛艇在劈波斬浪。
伴隨著刺耳的柴油發動機聲,狹長的潛艇在海面一拱一拱的前進,艇艏劈出兩道白浪,艇艉拖出長長的波痕。
夜空陰沉沉的,海天之間幾乎沒有一點光線。已經五點鐘了,但漫長的冬夜仍然是死黑死黑的。
指揮塔上,四個穿著厚實的防水大衣的人,各自端著大號望遠鏡,望著四個不同的方向。腳下的潛艇一起一伏,這四個人站得穩穩的,連胳膊也沒有動一下。
要是在白天,至少要觀測六個方向的。但現在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看也看不出多遠去,四個人足夠了。
腳邊的艙門下面,一個女孩子的聲音喊道:
“請求上艦橋!”
“准許!”
腳邊的艙門鑽出一個艇員,呼著白氣,向艇長報告說:
“艇長大人,我們到達指定位置了!現在北邊兩海里外就是青島山炮臺,東邊三海里外就是膠州灣入口!”
艇長吳海瓊上尉,端著碩大的海軍望遠鏡盯著北方。這個三十來歲的女人面容冷峻,臉上沒有一絲波瀾,脖子上裹著厚厚的圍巾,緊閉著雙唇,嘴角微微翹著,一看就是那種見慣了風浪的大姐頭。
她紋絲不動地盯著北方,命令道:
“雙引擎停車。”
“是,”艇員向艙口喊道,“雙引擎停車!”
很快,方圓幾百米都安靜下來,只剩下海水起伏拍打的聲音,和空氣中微弱的風聲。
潛艇帶著慣性慢慢減速向前走著,尾後白痕逐漸變淡。
深灰色的指揮塔上畫著一條可愛的海豚。這說明這艘潛艇屬於大明海軍遠洋潛艇部隊,和“蚱蜢號”那種江河偵查潛艇不一樣的。
海豚下邊塗著“624”三個白色數字。
明朝海軍,戰列艦編號是1字開頭,下邊戰列巡洋艦為2、航空母艦為3、巡洋艦為4、驅逐艦為5,排到潛艇為6。
蚱蜢號排水量300多噸,乘員12人,而這艘遠洋潛艇排水量卻有1120噸,乘員70多人。明朝的袖珍偵查潛艇一般用“花鳥魚蟲”來命名,而遠洋潛艇卻用中國古代名劍的名字來命名。
這艘624艇名為“工布”。
吳海瓊放下望遠鏡,說道:
“很好,先浮在這兒,馬上給家裡發報說我們到了。把全體軍官集合到中央指揮艙,我有重要命令宣佈。”
艇員有些詫異地看了她一眼:
“是。”
……
昨天大明全國戰爭動員,東海艦隊潛艇基地的若干艘潛艇緊急出海北上,奉命在北方海域巡航,各自尋找並尾隨北清貨船,一旦接到開戰命令,就要進入攻擊。
但是工布號巡邏至山東半島南面海域時,卻收到一封艇長才能看的密電,而且密碼還是最高階別的。
和秋湫那種艇長不一樣,吳海瓊這種遠洋艇長,幾乎每人都有一副沉靜、內斂、處變不驚的性格。叫她去接什麼人,她不知道,只知道時間、地點和人員數量。不過這沒關係,不管是作戰任務還是這種任務,她都會當作訓練任務一樣,不折不扣地完成。
十分鐘後,工布號緩緩下潛到水下十二米深度,伸出潛望鏡,向膠州灣入口處靜航。
膠州灣,是山東半島南側凹進內陸的一個大海灣,面積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窄口闊腹,象個大肚瓶一樣。剛入口的東側陸地又凹進去一小塊,大約一平方公里左右,便是青島軍港。
青島港和旅順港一樣,都是中國北方數一數二的良港,也是北方為數不多的、符合軍港高要求的港灣。
……
憲兵連長周德才過了濰坊再也扛不住了,困得去睡覺了,現在和其他憲兵一樣,睡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