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未必是突厥人,也許是唐人呢。”那大頭領若有所思道,“我這會兒才反應過來,他們的長相,與我們突厥人略有差別呀”
“該死的唐人,還鼓吹什麼禮儀之邦呢,我呸”
分割線
有了馬,楊曉銘等人的行進速度便加快了。僅僅是兩天時間,便來至朔方。而此時,溫彥博與趙德言的談判,才剛剛開始,第一個條件還尚未談妥呢。
因為楊曉銘等人作突厥人的打扮,在朔方城內可以說是橫行無阻。無論是把守城門計程車兵,還是巡街的官差,都不對他們盤查詢問,還總是賠著笑臉相迎。唉,當偽君,也夠憋屈的。
楊曉銘去拜會了梁洛仁。對上聯絡暗語之後,梁洛仁便把楊曉銘請進了書房密談。
“趙大人讓朔方配合李績的兵馬演一場戲。”楊曉銘開門見山的對梁洛仁說道。
“難道李績的兵馬會來朔方”梁洛仁猜測道。
“梁大人聰明,正是如此。趙大人的計劃,是讓朔方和李績的兵馬假意打一場攻防戰。以便調動頡利來援。”
梁洛仁苦笑道:“非是我聰明,而是李績的兵馬早就陳兵幷州與朔方的邊境了。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皇帝陛下對我不放心,讓李績來監督我改旗易幟的。原來是趙校尉別有目的。”
楊曉銘心道:你還真猜對了。李績來朔方,是一箭雙鵰,既是為了引出頡利,又是為了威脅你梁王爺改旗易幟。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配合上的細節,楊曉銘等人便離開了朔方,在梁洛仁派出的一名親信的帶領下,去見李績。
李績在趙雲澤和溫彥博的使團離開幷州後,便開始調兵遣將了。差不多是在大唐使團離開朔方的第二日,幷州一萬人馬就在朔方邊境紮營了。紮營的位置,就是兩年前趙雲澤被王晊擄走時,幷州兵馬堵截王晊之處。
那次,趙雲澤在此處說降了梁洛仁。而這兩年之後,李績又是為了配合趙雲澤的行動調動了兵馬。李懋功這位大將軍,兩次都被趙雲澤這位小校尉調動,也是一樁軼事了。
楊曉銘只用了大半日時間就見到了李績。
當天夜裡,李績便拔營,兵發朔方。
天亮後,朔方城的四門之外便都出現了唐軍。
朔方城的守衛軍兵見唐軍從天而降,連忙去稟報梁洛仁。
梁洛仁召集了軍中將官議事,並暗伏刀斧手於議事廳。梁洛仁直接對軍中將官說明,他準備歸附大唐。
很意外的,那些將官居然沒有一人出言反對梁洛仁的決定。這也看出了梁洛仁這兩年對朔方的經營。整個朔方朝野,已經被他弄成了鐵板一塊,文武官員皆以他梁洛仁馬首是瞻。
見無人反對自己,梁洛仁便又說出了李績發兵來此的原因,並對那些將官統一了口徑,以應對頡利將來的質問。
頡利還沒來,朔方的守軍與李績的兵馬相安無事。朔方城也僅僅是四門緊閉,城牆上多了一些衛卒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