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不一樣的答卷

考生們個個都是在埋頭答題,而李建國腦子裡也是回想著當日與王秦說的那些話,邊想邊是將它寫下來。

李建國要說的並不是跟其他考生一樣的錦上添花,反而他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千篇一律的東西誰都能寫出來。

“農業改革,教育改革,大力發展生產力……”,各種出現在李建國腦海裡許久的想法如今也是全部寫了下來,若論真知灼見,只怕在場的考生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和李建國想比了。

“考官,紙!”這已經是李建國要的第三張答題紙了。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李建國硬生生地寫出了一大堆東西,各種各樣的想法如潮水般湧來。

李建國的舉動自然也是引起了其他考生的注意,一個個的都是把目光放在了李建國身上。

“嘿,看來這小子溜鬚拍馬的功夫很厲害啊,這都寫了第三張紙了!”也不知從哪個考生嘴裡傳出了這麼一句。

“肅靜!”坐在主考官席位的杜如晦厲聲喝道,他自然也是注意到了李建國,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目光便是移開了。

李建國仍是埋頭答題,並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情況。此時的他寫到了如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這樣的話出現在唐朝科考答卷上著實令人難以理解,眼下李建國也顧不上這些,只要是有利於大唐的發展,他全都寫下來了,至於如何去實現,那是以後的事。

場內的其他考生大部分已經寫的差不多了,一個個地也是陸續停筆。最後,整個考場也就只有李建國還在寫著,考生們也是紛紛看向李建國。

杜如晦走下來看了一眼李建國,並未出言打擾,而是轉向其他考生,“已經寫完的考生,將你的答卷置於桌上後,便可離開了。”

那些考生將自己的答卷放好後,便是陸陸續續地退場了。到最後,考場內就只剩下了李建國和杜如晦兩個人,杜如晦就這麼一直等著,並沒有催促李建國。

過了許久,李建國終於是停下筆,寫完了。當他抬起頭環顧四周的時候,發現周圍一個考生都沒了。

“他們早已寫完離場了。”杜如晦見到李建國寫完了,開口說了一句。

“呃,杜大人,晚生是不是已經超過時限了?”李建國這才意識到定是自己答題的時候太過入神,以至於忘了時間。

“無妨,此次科考本就是皇上臨時開設的,並且是由皇上親自命題,除了不可舞弊之外,並沒有別的規定。”杜如晦面無表情地回了一句。

“杜大人,晚生也是寫完了,雖說沒有時間限制,但是卻讓杜大人等了晚生這麼久,真是過意不去。”李建國起身雙手抱拳,對著杜如晦鞠了一躬。

杜如晦擺了擺手,“這就更無妨了,本官乃是主考官,目的就是為了給皇上選拔出真正的可用之才,倘若你真的是個可造之材,本官等再久也是值得。”

“杜大人大義,晚生敬佩萬分,這是晚生的答卷。”李建國將自己的答卷平整地放在桌上,足足寫了八張紙。

杜如晦拿起李建國的答卷,看了片刻,便是驚訝地望著李建國,“皇上所出的試題本就令本官難以理解,如今你的答卷更是讓本官感到意外。”

“不知杜大人此言何意?”

“此次的試題對於眾多考生來說只是一次展示文筆的機會。如今,我朝國泰民安,百姓也是豐衣足食。所以,此次的試題對於考生來講無疑是錦上添花的歌功頌德。可是本官從你的答卷上並未看到半句肯定的話,這是為何?”杜如晦不解地望著李建國,問了一句。

“杜大人,晚生不敢揣測聖意。但是既然皇上出了這樣的試題,也許皇上想要聽的並不是錦上添花的話,皇上所需要的或許是不一樣的聲音。我要做的就是把我心裡想說的全部說出來,為大唐效力,為皇上盡忠。”李建國義正言辭地回答道。

杜如晦聽了李建國的話,也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點了點頭,“說得好,也許皇上此次突然開設制科,就是為了尋找你這樣的人才。你能直言不諱,倒是很像魏徵魏大人。不過,你這答卷裡的大部分策略,本官不甚理解,你可否跟本官說說?”

李建國點了點頭,“杜大人既然有此意願,晚生定當遵從!”

當下李建國也是一五一十地給杜如晦講解自己所寫的東西。杜如晦邊聽邊是不停地咂嘴,顯然對於李建國所提的策略很感興趣。

兩個人就這麼聊了許久,甚是投機,年齡上的差距絲毫不會影響他們對政事的見解。

“哈哈,好,痛快,本官已經很久沒有跟人聊得這麼痛快過了。”杜如晦大笑道,“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卻如此有見識,你的這些策略本官是聞所未聞,但是本官可以感覺到這些策略的價值。如今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本官一定稟明聖上,讓皇上重用你!”

“杜大人言重了。如果沒有你們這些老臣,又怎麼會有如今的大唐,你們才是大唐的中流砥柱。”李建國也是謙遜地回答道,“杜大人不用跟皇上言明,以免有失公允。晚生認為,只要皇上看到了晚生的答卷,以皇上的聖明,定會用我的。”

“說得不錯,當今聖上禮賢下士,對我們這些老臣更是敬重。你是一個可造之材,也不枉本官今日等了你這麼久,這筆買賣相當划算。他日我們同朝為官,共同為皇上效力,為大唐效力。”杜如晦相當的高興,這也是他第一次跟比他小這麼多的晚輩聊得這麼開心。

對於杜如晦,李建國也是打心底裡佩服。歷史上的“房謀杜斷”確實名不虛傳,他的那些策略換做旁人,理解起來定是有些困難,而杜如晦直接肯定了他的策略,這也是讓李建國沒有想到的。房玄齡的計策,杜如晦的決策,如今的這兩個人都是站在李建國這一邊,這也是讓李建國安心了不少。

李建國能提出這麼多改革的方案自然是難得,但是也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援,才能一帆風順,立竿見影,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人深得唐太宗信任,如此一來,自己的改革計劃可以順利進行了,為大唐開創一個不一樣的貞觀之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