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李世民最終也是敲定了令李建國完善律法一事。
“李愛卿,你可否告訴朕你準備怎麼做?”李世民對於李建國如何開展完善律法一事很是好奇,所以忍不住問了一句。
“皇上,在臣回答皇上這個問題之前,皇上可否告知臣,如今的大唐遵行的是何種律法?”李建國並不打算重新修訂律法,畢竟現代的律法是經過無數人,灌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方才編寫而成。如今僅靠他一人又如何能完成呢。所以李建國打算在唐朝原有的律法基礎上,加以修正與完善。
李世民看向魏徵,“魏卿家,你告訴他。”
“是。”魏徵恭聲應道,然後轉向李建國,“我朝如今的律法是高祖皇帝以隋朝的《開皇律》為基,制訂的《武德律》,其中的內容與《開皇律》基本一致。”
“魏大人可否將其主要內容說一下?”李建國問了一句。
魏徵點了點頭,“《武德律》包含十二篇,共計五百條。這十二篇為名例律,衛禁律,職制律,戶婚律,廄庫律,擅興律,賊盜律,鬥訟律,詐偽律,雜律,捕亡律,斷獄律。其中,名例律乃是罪名和量刑的通例,為總綱部分,包括五刑,十惡,八議等等。”
李建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其實唐朝的律法對於封建社會來說已經算是比較完善的了,完美地調整了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以及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從而保證了統治機構能夠正常運作。
“魏大人,不知這五刑是哪五種刑罰?”李建國打算先從刑罰入手,制訂一套新的刑罰。
“五刑分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魏徵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建國點了點頭,轉向李世民,說道:“皇上,臣想先從這刑罰入手,取消流刑,杖刑和笞刑。”
“取消?這恐怕有點不妥吧!”李世民有些疑惑,不明白李建國這麼做的意思。
“皇上別急,我有新的主意用來替換。杖刑與笞刑意在懲罰罪犯,但是肉體上的懲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換成管制與拘役,而徒刑我想把它劃分成有期與無期,至於具體期限則按照罪名的大小量刑。”李建國也是參照自己所學的知識,按部就班地說了出來。
“管制和拘役所謂何意?”李世民有點好奇地問道,其他幾位大臣顯然也是來了興趣,一個個地看著李建國。
“所謂管制其實是對罪犯不實行關押入獄,但是限制其一定自由,然後對其進行教育改造,一般是針對於罪行輕,危害小的人。至於拘役,是進行短期關押,並進行勞動改造。”李建國一五一十地解釋給他們聽,“至於有期徒刑,應當延長入獄期限,根據罪行的輕重量刑,而無期徒刑自然就是實行無期限的關押,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刑。而至於那些窮兇極惡之徒,自然就是直接判處死刑。”
李世民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倒是魏徵眉頭皺起,說道:“李大人,如此一來,似乎刑罰更加嚴苛了,這樣做是否會適得其反?再者,延長徒刑期限,那朝廷的負擔就會加重,畢竟犯人入獄之後,就相當於是朝廷在養著他們。”
“魏大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乃是立國之本,如此一來既可震懾罪犯,也可警示百姓。至於朝廷負擔加重,我自然也會有對應的方法去解決。”李建國一臉嚴肅地說道,畢竟他是來自於法治社會,法律意識比起眼前這些人自然是強得多。
李建國繼續說道:“在這些刑罰之下,可以再附加刑罰,比如加收罰金,剝奪其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得來的款項自然可以歸入國庫,如此一來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剝奪政治權利是什麼意思?”李世民和其他幾位大臣皆是一臉茫然地看著李建國。
“所謂剝奪政治權利就是不能從政,不可參與科考,更不能擔任官職,如此也可以阻止一些心術不正者為官。”
“這個提議不錯,朕喜歡!”李世民拍了一下桌子,大叫道。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了一眼,皆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皇上,李大人所言雖然有道理,只是如此一來是否會引起民憤,畢竟處罰太過嚴苛,恐怕會引起諸多不滿。”魏徵一下子給李世民潑了一盆冷水。
李世民的臉瞬間橫了下來,剛想說話,李建國率先開口:“魏大人不用擔心,我的主意可還沒說完呢。接下來就是重點,臣想把戶婚律分成戶律和婚律,婚律自然就是婚姻法,而戶律則是關於百姓的律法,保障百姓的利益,包括禁止販賣人口,奴役百姓等等,使百姓的生活得以保障,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
“嗯,這個主意不錯。”魏徵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不過你說的這些實施起來只怕會有不小的難度。因為此舉可是涉及到不少人的利益關係。”
“這個我也知道,萬事開頭難,但是一定要執行的,律法的核心關鍵就是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論是誰觸犯了律法,都應受到相應的處罰,如此才能讓律法深入人心,提高對律法的認知。”李建國堅定不移地說道。
“好,說得好,李愛卿,朕絕對支援你的建議,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必須都要遵行律法,否則必當嚴懲不貸!”李世民一臉嚴肅地說道,“李愛卿,此事宜早不宜遲,你儘快將剛才所說的編寫出來,然後呈於朕看。”
“是,臣遵旨!”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如何?”李世民也是看向其他幾位官員,問了一句。
房玄齡笑了一聲,說道:“皇上,臣自然是支援李大人的。杜大人,你說呢?”
“你個老傢伙支援有什麼稀奇的。皇上,臣也沒意見,畢竟當初臣也向皇上舉薦過李大人,自然是相信他的能力的。”杜如晦自然也是同意李建國的。
李世民又是問了侯君集和長孫無忌的意見,二人皆是表示贊成。
“皇上,臣自然也是沒意見,只怕到時候在朝堂上宣佈此事之時,會引來不少的非議。”魏徵也是實話實說,李建國此舉畢竟是侵犯到了許多人的利益,自然不會進行得太過順利。
“無妨,他們若有意見,那朕自會表示立場,支援李愛卿。”李世民擺了擺手說了一句,“李愛卿,既然如此,那完善後的律法可有命名?”
“有,完善後的律法就稱之為《唐律》!”李建國恭聲應道。
“《唐律》,好,就叫它《唐律》!”李世民激動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