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失敗的勸降

四面皆是敵人,不論馬國柱率軍朝哪個方向突圍,皆會遭到明軍的迎頭痛擊,馬國柱與張天祿率軍左突右衝,卻始終沒能衝出重圍,反而屢屢受挫,身邊的清兵數量逐漸減少。

終於,馬國柱神色凝重地看著前面舉槍瞄準著自己的明軍步卒,抬起了手,示意身後的張天祿和部下停下,他再回頭環顧四周,發現戰場上的清兵的生存空間已被嚴重壓縮,清兵大量潰逃,明軍已經主宰了戰場。

而在鹽平塘上,慌不擇路落入水中溺死的清兵屍體漂浮了一片,鮮血甚至染紅了這一段的河水。

「馬國柱,放下武器,投降吧!本督保爾等一條性命!」

身著魚鱗甲的蘇言親自來到了前線,他站在神機營線列步兵們的身後,對著那被親兵部將簇擁著的馬國柱,高聲勸降。

馬國柱沒有回答,他又看了看還聽命於自己的將士們,他們大多數人的臉上都帶著濃濃的恐懼的神色,眼神躲閃,面對馬國柱投來的目光,一個個都不敢直視,低下頭來。

他又看向自己身邊的張天祿等部將,江南提督已是無心再戰,但他還是強撐著護在馬國柱左右,再看其餘人等,皆是如此,馬國柱知道軍心已失,他仰天長嘆,道:

「罷了,張提督,傳令眾將士,棄械投降。」

張天祿聞言,臉上一鬆,連忙將馬國柱的命令傳達下去,隨即,還在抵抗的清兵紛紛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至此,江南一省出徵的綠營全全軍覆沒,都成為了明軍的俘虜。

此戰,出動的一萬四千餘清兵戰死四千餘人,蘇州總兵楊承祖及其麾下二千餘人反正,剩餘人等皆成為了俘虜。

而明軍相較於清軍的傷亡,損失就微乎其微了,明軍上下只陣亡了千餘人,又得到了蘇州清兵的補充,兵力不減反增。

將戰場打掃乾淨後,蘇言移師在附近安營紮寨,修整一個晚上,準備等第二天一早便揮師開拔,順勢攻打嘉興府,只要拿下嘉興府後,明軍就多出了一個進攻方向——他們可以在蘇州總兵楊承祖的帶路下攻取蘇州、淞江二府,繞過太湖直撲清軍後方。

當天晚上,為了安撫降將,也是提振士氣,蘇言論功行賞,允諾楊承祖保留他蘇州總兵一職,並會上報朝廷,請朝廷為其封賞,楊承祖自然感激涕零,向蘇言保證定會報效大明,洗清彼時投清的罪過。

同時,蘇言也命火頭軍殺雞宰羊,讓全軍將士吃飽喝足,養精蓄銳,準備明天的戰鬥。

在營中洋溢著戰役大捷的喜慶中時,蘇言卻帶著親兵來到了關押馬國柱的營帳內。

出於對這位歷史上風評不錯的兩江總督的好感,蘇言給他單獨關了一個營帳,並沒有給他戴上手銬腳鐐,只是在外面安排了兩名士兵站崗。

「督師!」

眼見蘇言過來,兩名擲彈兵連忙挺槍行禮,併為蘇言讓開一條道路,蘇言對他們點了點頭,掀開門簾走了進去。

營帳內,馬國柱正盤腿坐在毯子上,手裡捧著一本書翻閱著,營帳內僅靠一盞並不明亮的蠟燭燈照明,馬國柱正是藉助著這份光亮檢視書籍。

他聽見了外面的聲音,在蘇言進入營帳後,他合上了手中的書籍,面色平靜地看著蘇言,也不主動開口,兩人相視一眼,還是蘇言屈尊盤腿坐在了他的對面,笑著說道:

「馬督憲,本督久仰大名,在你來到江南之前,此地的清兵時常禍亂地方,荼毒百姓,致使駐軍與百姓勢如水火,可你總督兩江後,懲戒罪兵,安撫百姓,時百姓能夠重新安居樂業,免遭荼毒,本督站在兩江百姓的角度,向你表示感謝。」

「督師無需如此。」見蘇言如此態度,馬國柱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他拱手道:「這是

本督的職責所在罷了,本督奉陛下之命總督兩江,身為百姓的父母官,自然要為百姓考慮。」

「好一個為百姓考慮。」蘇言輕笑一聲,道:「既然是為百姓考慮,那為何八旗子弟圈佔田地,拆毀房屋,驅趕百姓的時候,你不上前制止?身為父母官,袖手旁觀而不加以制止,又有何臉面聲稱為百姓考慮?」

馬國柱神色微變,他張了張嘴想要駁斥蘇言,可話到了嘴邊,又說不出口,蘇言說的八旗圈佔田地的事情的確時有發生,他雖然身為兩江總督,但也只能向朝廷彈劾,面對那些囂張跋扈的旗人,他的制止並不能起到作用。

蘇言接著說道:「馬督憲,你祖上世代為漢人,雖為那黃臺吉親近的漢臣,可在朝堂之上仍為滿蒙文臣武將所輕視,蔑稱為尼堪,又被視為滿人家奴,這是我等讀書人所追求的嗎?qs

若是因為追求官位而丟失了尊嚴,甘願成為那蠻夷的家奴,未免違背了所學的聖人之言,為天下文人所不齒。」

馬國柱沉默不語,半晌,他才開口說道:「為官者,應當報效君主之恩,太宗文皇帝於我有提拔之恩,且識人善用,體恤下屬,今上雖初掌大寶,卻仁慈寬厚,親近賢臣。

反觀那朱明皇帝剛愎自用、昏庸懦弱、貪圖享樂,使天下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兩相比較,滿人之君不比漢人之君聖明?」

絕殺。

蘇言心中苦笑,這南明的各個君主都是昏庸無能之輩,紹宗皇帝雖然是南明諸帝中較為出色的皇帝。

但他實際上是鄭家傀儡,心有餘而力不足,並不能提高南明皇帝的平均水平。

南明皇帝如此的拉胯,以至於蘇言有心想要為他們開脫洗地,都沒辦法昧著良心說話。

見蘇言沉默不語,馬國柱乘勝追擊,卻是意圖反客為主,道:「督師如此英雄人物,又何必要為昏庸無能的偽朝效力?不妨棄明投清,掃除無道暴明,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朗朗乾坤?

乾坤個屁!

如果不是知道未來三百年華夏文明在滿清的統治下多麼拉胯,蘇言差點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