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孫可望的詢問,本應該被任命為安隆所知府監視永曆小朝廷的範應旭沉思片刻,隨後回答道:
「以屬下之見有兩個辦法可以破解,其一,放棄圍攻益陽,直接強攻長沙,趕在平陽伯之前拿下長沙府,若是能攻克長沙,則整個湖南都將為我軍掌控。
其二,放任柯永盛突圍,撤回湖北,讓他繼續與南安郡王交戰,這樣有了共同的外地,南安郡王就無暇顧及到我們,國主也可以趁此機會肅清盤踞桂林的孔有德,做好與南安郡王對抗的準備。」
範應旭和孫可望二人都非常清楚,他們未來肯定會與蘇言爆發一戰,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為了追求更高的權勢,他們註定不能和平相處。
而在大明朝廷內部,唯一能夠和他孫可望抗衡的,就只有如日中天的蘇言了,其他的朱成功、李定國、劉文秀等人,都不足為慮。
聽了範應旭的想法,孫可望沒有馬上做出決定,而是開始權衡利弊起來。
第一個選擇無疑是要冒險的,益陽縣內清軍重兵把守,長沙總兵徐勇親自固守此地,若是他大軍放棄圍攻直取長沙,則徐勇可以輕易切斷他們的退路及補給線。
要是他們能夠迅速拿下長沙府還好,若是僵持下去,補給被斷,變數太大。
因此,孫可望直接將第一個選擇放在一邊,暫時不進行考慮。
而第二個選擇無疑是放虎歸山,放柯永盛撤回湖北,那他便可以調派湖北大軍進行抵抗,無疑會破壞明軍收復湖廣全境的計劃。
但這和他孫可望有什麼關係呢?
站在他的立場來看,明廷的實力越弱就越對他有利,若是能夠將蘇言的注意力全部牽制到湖北去,那才是更好的呢。
因此,孫可望思索一番後決定採納範應旭的第二個辦法,不過這個辦法有些難以執行,因為他們沒辦法確保清軍明白他們的意圖,乖乖撤往湖北,而中途不攻擊他們。
面對這個問題,範應旭自告奮勇,表示願意親自前往長沙面見柯永盛。
他對說服柯永盛充滿了信心,沒有人願意就這麼死去,尤其是柯永盛這種身居高位的人,若是將他的退路全部切斷,那他還會選擇背水一戰。
可要是給他生的希望,讓他有機會繼續苟延殘喘下去,那他一定會像是落水的人抓住救命的稻草一般,拼命想要抓住這一縷希望。
孫可望沒有拒絕範應旭的主動請纓,他當即調遣幾名騎兵護送範應旭連夜前往長沙府,拜見柯永盛。
經過一整個晚上的加急趕路,範應旭一行人終於趕在了第二天天亮前抵達長沙城下,因為正處於戰時狀態,長沙九門封閉,範應旭也只能朝著城牆上的守軍表明自己的身份和來意,要求與柯永盛會面。
眼下湖南戰局糜爛,長沙城中人心不穩,眼見明軍使者前來,守城計程車兵不敢輕易做決定,第一時間將訊息彙報給了上司,上司也不敢怠慢,一路通報到了柯永盛面前。
柯永盛此時還在睡夢之中,被身邊的近侍吵醒後本想發作,一聽明軍使者求見,出於謹慎起見,他還是命人將明軍使者用吊籃拉上城牆,帶來面見自己。
等範應旭被帶到柯永盛面前時,已經是兩刻鐘以後了,柯永盛趁著這段時間洗漱了一番,讓自己顯得精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