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言在南京搞著罐頭工廠的同時,被他派去與夔東十三家接觸的使者終於抵達茅麓山,見到了駐紮於茅麓山九連坪的臨國公李來亨。
李來亨,米脂人,李過養子,若是李自成死後李過繼位,那他多半會是大順朝的一位親王,甚至問鼎太子之位也並無可能。
只可惜順朝已然覆滅多年,現在的大順軍只剩下盤踞夔東的這些兵馬,他也是大明冊封的臨國公。
現在的李來亨完全沒有昔日的英姿勃發,他見楚王遣使而來,心中明白楚王早晚會一統天下,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命人設下宴席,迎接使者。
他身邊的近侍見狀,不解地問道:“國公爺,您為何要對一個小小的使者如此熱情?楚王並非朱姓宗室,自領監國本是僭越,相較之下秦王扶立的朝廷才是正統,難道不應該親近建武陛下嗎?”
“你這是什麼話。”李來亨憤怒道:“那孫可望謀害先帝,所謂的建武皇帝是否真的是先帝子嗣還兩說,怎能親近違逆呢?”
遭到李來亨一頓訓斥的近侍諾諾不敢言,只好退下去幫忙準備宴席,沒過多久,楚王的使者被領入廳外,李來亨熱情地上前迎接。
“下官禮部主事董玄,見過臨國公。”使者拱手作揖,對李來亨恭敬道。
“董主事不必多禮,快請進。”李來亨笑著說道,他親自招呼董玄落座,但董玄還是堅持等他坐上主位後,才坐在廳下的椅子上。
“不知董主事此番前來,是奉楚王殿下的什麼命令?”李來亨關切地問道。
董玄先是拱手作揖,隨後才說道:“監國殿下聽聞臨國公等夔東十三家長期堅持抗清,生活艱苦,一直有心想要改善臨國公等的境地,而眼下湖廣已定,殿下希望臨國公等出山,入湖廣修整,待兵馬充沛後再為先鋒,收復四川。”
他話音落下,頓了頓,繼續道:“殿下已命湖廣巡撫張大人在歸州囤房足夠的軍械糧餉,只等十三家皆出山後,就可交付。”
一聽到對方是來送物資的,李來亨的態度變得更加熱情了,他滿口答應下來,表示會派人通知夔東還在堅持抗清的其他義師,讓董玄在茅麓山上等候即可。
李來亨因為是後來者,對夔東十三家的其他義師之間並沒有特別的喜惡,因此他倒是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將使者分派到每一家的駐地通知他們。
董玄考慮到他對這裡人生地不熟,自己一家一家拜訪也只是白花時間,便答應了李來亨的提議。
於是,幾天後,夔東十三家的其他幾家義師就都收到了李來亨的通知,他們對此反應不一,有的人認為這是蘇言為了吞併他們的兵力而將他們引誘出川,好伏殺他們,有的人也面露遲疑,對蘇言心生戒備。
被推為主持軍務的劉體純倒是不擔心,他欣然前往,並派出使者通知那些遲疑的將軍們,讓他們不要太過多疑。
他的原話更加直白:“楚王兵多將廣,佔地廣闊,我等殘兵敗將怎能入其眼中?”
不管怎麼說,在劉體純前往後,各家義師領袖再三遲疑後還是跟著一同前往。
十一月中旬,皖國公劉體純、臨國公李來亨、益國公郝搖旗、靖國公袁宗第、桐城侯馬騰雲、宜都侯塔天寶、興平侯黨守素、岐侯賀珍、南漳伯王光興、涪侯譚文、仁壽侯譚詣和新津侯譚弘等人齊聚歸州。
值得一提的是,這夔東十三家實際上並非有十三家義軍,明末以來稱各部義軍常用“十三家”以形容其多,就比如崇禎年間的“十三家七十二營”和“搖黃十三家”,都是一種習慣說法。
各部義師首領齊聚歸州城,湖廣巡撫張名振也放下了軍務親臨歸州與一眾義師首領相見。
張名振表明了監國朝廷的意思,朝廷將會收編夔東十三家,將其編入南京朝廷的作戰序列之中,並按月發放餉銀和糧草,當然十三(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多事之冬
家也必須要接受朝廷的指派。
此言一出,劉體純等人面色不變,他們早已料到朝廷不會放任他們這支兵馬獨立於朝廷之外,那劉體純起身抱拳問道:“不知楚王殿下要指派何人指揮我等作戰?”
“殿下知曉臨陣換將之危,因而暫任皖國公為四川巡撫,總理四川軍務,待各部修整過後,即日兵發四川。”張名振嚴肅道。
一聽這幾乎等於保留現狀,一行人倒是鬆了口氣,他們已經怕了被朝廷派來一個處處針對歧視他們的頂頭上司,早在隆武時期何騰蛟、章曠等人控制著湖南全境時,就在駐地糧餉上對其多方進行刁難,後來在永曆朝廷內又受到瞿式耜、陳邦傅、李元胤等人的傾軋。
幾乎可以說,他們忠誠於朝廷,但朝廷辜負了他們。
夔東十三家對改投南京朝廷並沒有牴觸之心,因此他們當場就宣佈改旗易幟,聽命於南京朝廷的指揮。
隨後,張名振便將歸州內的軍械糧餉按照每家義師的規模進行發放,這些將領領到物資後都千恩萬謝——沒辦法,誰讓蘇言是第一個給他們發物資的呢。
……
蘇言整合夔東十三家的訊息很快傳開,引發了三方的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