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一口氣逃回了曲靖府,和他一塊回來的就只有施尚禮、範應旭等百餘人的殘兵。
貴陽之戰慘敗的訊息早已傳到王自奇耳中,這位忠於孫可望的大將毫不猶豫就選擇從雲南府撤回來,並和世子孫徵淇一同帶著親兵主動出迎數里,拜見孫可望。
孫可望一路逃難過來,見慣了世態炎涼,他本以為王自奇也會和那幫叛徒一樣在危難之際背叛自己,卻沒想到他還選擇忠於自己。
孫可望自然感動萬分,他隨王自奇一同回到曲靖府內,府中百姓早已人心惶惶,他扶持的朝廷官員也都各懷鬼胎。
他心中清楚,繼續待在曲靖府只會自取滅亡,保不準哪一天府中百姓和那些昔日效忠於他的官員就會突然暴起,將他們一行人五花大綁,送給楚軍。
因此,孫可望一進入曲靖府衙就決定要撤離雲南,他雖然外表看起來仍然有些狼狽,但神色已經恢復了昔日國主的堅毅,他說道:
“今為蘇言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數莖頭毛,行當另尋他處,養精蓄銳以報不世之仇耳,各路人心俱變,若不盡早離去,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眾人一陣驚呼,王自奇連忙問道:“國主,我等可投何處?蜀王離心離德,若往蜀地而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蜀地斷不可去!”孫可望斬釘截鐵地說道:“南部阿瓦地緣廣闊,域內人口眾多且地勢複雜,孤意南下攻取阿瓦,佔南蠻之地,引南蠻之兵,待日後東山再起。”
見孫可望態度如此堅決,眾人雖然有些無法接受遠離漢地到那南蠻的土地上蟄伏起來,但出於對孫可望的忠誠,他們還是答應了下來。
這一次,孫可望決定放棄這個所謂的貴陽朝廷自己登基為帝了,他命範應旭加緊操辦登基典禮,王自奇收攏各地還忠於他的兵馬,收集物資,準備遠征。
雖然此時楚軍還在貴州境內慢慢消化投降的城池,但孫可望還是擔心他們隨時都會打過來,因此這個典禮操辦的很是窘迫。
數日後,六月十二,孫可望在曲靖府內舉辦登基大典,範應旭親自宣讀建武小皇帝的退位詔書,將皇位禪讓給孫可望。
一番繁瑣的儀式和三請三讓後,孫可望才終於宣佈登基為帝,以秦王爵建國大秦,定年號為保國,改曲靖府為滇京行在。
隨後,孫可望又立秦王妃為皇后,立世子孫徵淇為太子,恢復舊制,封範應旭為丞相,王自奇為大將軍,其餘人等也都有封賞。
而那個禪讓的傀儡小皇帝,當天晚上就被孫可望以一杯毒酒送到了西天。
第二天,孫可望便下旨御駕親征,他調集了滇京行在的所有兵馬,命皇室和百官跟隨,浩浩蕩蕩離開行在。
不知情的百官還以為孫可望是真的準備攻打雲南府,但大軍居然直接繞過了雲南府,朝著南方一路行軍。….就在孫可望稱帝后不久,楚軍攻入雲南,雲南各地同樣望風而降,追擊的貴州總兵賴洵一直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終於在沐天波的協助下穩定雲南各地。
雲南地獄廣闊,土司眾多,自古都是天朝感到頭疼的地方,但所幸有影響力極高的沐天波的協助,楚軍還是成功將雲南納入南京朝廷的版圖之中。
同時,賴洵也找到了孫可望的下落。
孫可望自曲靖府一路南下後藉口東籲國王莽達沒有派遣使者參與他的登基大典,不尊上國,宣佈征討東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