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革的想法

心中絕望之餘,孔興燮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他好似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對著那張煌言說道:

「楚王遇刺無法處理事務,你不過是山東總督,無權處置我孔府所犯之事,就算要審理相關案件,也要等到了南京才行!」

「誰和你說楚王殿下無法處理事務了。」張煌言冷笑一聲,走到孔興燮面前,微微俯身,和他直視,嘲諷道:「楚王殿下吉人天相,並未在你和那韓王的可恥陰謀中負傷,他現在已經南下返回南京,準備將韓王和他的同謀一網打盡了。」

「這不可能!」孔興燮瞪大雙眼,面露不敢置信之色,連聲疾呼:「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他怎麼可能安然無恙,你肯定是在騙我!」

「信不信隨你。」張煌言直起身來,轉身看向主座,負手而立,道:「等楚王殿下的旨意從南京送來,本督就會將你和你的一干黨羽一併送往南京接受朝廷的審判,至於從那以後還會不會有衍聖公,恐怕就是個未知數了。」

說完,他擺了擺手,站在後面計程車兵便主動上前將孔興燮從地上架起來,強行向外拖去,孔興燮一邊大喊不可能,一邊拼命掙扎,但最終還是被硬生生拖走了。

孔興燮的落網也讓李騰蛟等人坐立難安,他們終於下定決心逃離濟南府,但他們同樣沒能逃出去,官兵已經在城中部下了天羅地網,他們平時不冒頭或許還找不到他們,可在他們離開藏身處以後,馬上就被盯上了。

之後發生的事情無需筆墨介紹,在官兵的圍捕下,李騰蛟等人如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竄,但還是被先後圍住,剩下的死士因為負隅頑抗被當場格殺,李騰蛟和王尚禮這兩個文人則是被打暈後生擒。

李騰蛟倒是一條意志堅定的忠貞之士,在醒過來以後遭到嚴刑逼供仍然沒有將背後的韓王吐露招供出來,但王守禮可沒有這麼鐵骨錚錚,他只吃了幾鞭沾了鹽水的鞭子,看著錦衣衛緩緩靠近的冒煙的烙鐵,直接哆哆嗦嗦的就全部招供了。

王守禮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都招供了出來,包括他是如何跟隨韓王的,以及和韓王密謀的黨羽有誰等等。

這份口供幾乎是將韓王給賣的體無完膚,張煌言只粗粗掃了一圈,便命錦衣衛騎快馬追上蘇言,將這份口供作為日後緝拿韓王等一干宗親的罪狀,避免落人口實。

……

蘇言從濟南返回南京的路上又遇到了正在往北方趕去的錦衣衛都指揮同知王元用等人,後者見到蘇言平安無事,還能騎馬行軍時,顯得格外喜悅,接著他便在蘇言的詢問下將南京內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說了出來。

蘇言見許赫能在短時間內穩定朝政,恢復辦公,心中對這位系統獎勵的內閣首輔不由更加滿意了幾分,不過王元用還提起了楚王妃鄭茶姑的悲傷反應,蘇言聽著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他雖然不想自己的親人為自己悲傷落淚,但想要騙過別人就必須要先騙過最親近的人,因此他才沒有派人告知鄭茶姑,為的就是鄭茶姑突然表現得不悲傷,引起韓王他們的注意。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不用再顧慮了,等他回到南京之日,就是韓王一派覆滅之時。

蘇言回到南京之前,他派出的使者先一步回到南京城,將他的命令傳遞給了內閣首輔許赫。

許赫得知蘇言安然無恙後,擔憂的內心長舒了一口氣,他沒有將這件事告訴給更多人,而是命人請來了能夠信任的次輔孔興席、兵部左侍郎顧炎武和錦衣衛指揮使李元胤。

除了三人外,他思索了一會,還是命人去一趟戶部尚書馬國柱的府邸,邀請他晚一些來府中詳談。

孔興席三人先後到來後,許赫便將蘇言的使者請出來,由他向三位說明濟南發生的情況,三人聽完那使者講述的整

個過程,反應都和許赫一樣,擔憂、憤怒種種情緒湧上心頭。

等使者講述完後,許赫便讓他先下去歇息,隨後對著三人說道:「殿下已在返回南京的路上,命我等先行部署,緝拿韓王逆黨,韓王逆黨枉為皇室宗親,無需留有舊情,為了社稷江山穩定,必須一網打盡。」

他說到這,停頓了一下,看向李元胤,道:「南陽伯,你為錦衣衛都指揮使,深受殿下信任,煩請調動錦衣衛監視韓王及其黨羽,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向本輔彙報。」

「下官領命。」李元胤站起身來,抱拳應道。

許赫又看向顧炎武,道:「顧侍郎,由於南京未設有各門提督,只能暫由你兵部接管南京城防,待殿下回京,便調動南京駐軍封閉各門,配合朝廷在城內推行戒嚴令,穩定秩序,防止局勢大亂。」

「下官領命。」顧炎武應諾。

向顧炎武與李元胤下達指示後,許赫又多囑咐了一句,兩人便告辭離去,他們離開後不久,馬國柱乘轎而來,在管家的領路下進入府中。

馬國柱到來,朝中立場堅定忠於蘇言的三名大員便到齊了,許赫簡單將事情的經過轉述了一遍,隨後招呼他坐下,說道:

「馬尚書,你我三人皆是忠於殿下之臣,多餘的話我也不多說了,眼下殿下北伐胡虜,韓王等一干朱明宗室竟膽敢行刺殺之舉,罪不容誅。

不過這也提醒了我們,若是繼續維持現狀,像韓王這般覬覦帝位,或是意圖恢復朱明統治的人還是會冒出來,所以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一勞永逸,我決定帶頭勸諫殿下進位大寶,改朝換代。」

聽了許赫的話,馬國柱和孔興席都忍不住大吃一驚,他和孔興席可沒有提前透過氣,因此孔興席也和馬國柱一樣驚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未免還有些太過倉促了?」孔興席第一個反問道。

「何來的倉促之言?」許赫反問道,「先前我命人在民間散播殿下登基的傳言,民間的反應你我都有目共睹,並無多少反對之意,殿下民心所向,登基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馬國柱點了點頭,他本是清廷降官,對明朝沒有半點感情,若是蘇言登基,改朝換代,他也能混個從龍之功,因此他也跟著附和道:

「所言極是,自從殿下入主南京,長江以南各省百姓無不安居樂業,遠離戰火,北方又接連大勝,收復故土,這是朱明皇室所無法比擬的。

而且,韓王逆黨在殿下北伐之際行刺殺之舉,足以令全天下人神共憤,有這樣的宗室,天下百姓又哪裡會愚忠於明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