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七章 京師之殤

「完了,一切都完了。」

浚縣城牆上,看著衛河對岸軍旗獵獵的吳軍軍陣,又緩緩看向城中逃回來的殘兵敗將,河南都指揮使許天寵心中滿是苦澀,背靠著冰冷的牆垛,緩緩坐在地上。

就在數個時辰前,關寧鐵騎輕而易舉的就擊潰了他的大軍,朝著許天寵所在的帥旗殺了過來,他心中恐懼,生怕會死在這裡,便直接帶上帥旗一塊撤退。

帥旗一動,軍心也就動搖了起來,在吳軍的猛攻之下,三萬大軍頃刻瓦解,許天寵狼狽而逃,僅有不到五千人跟著他逃過了衛河,回到浚縣內。

整整三萬大軍,真正被殺死的人只有少數,更多的還是隨大流加入潰敗的浪潮之中,這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綠營兵。

許天寵的心中充滿了懊悔,他早知道就不應該主動出城迎戰,如果他不出城迎戰就不會損失了兩萬多人,如果他不損失兩萬多人說不定就能憑藉這連下數城的戰功官升幾級,如果他官升幾級……

不管怎麼說,這一切都晚了,許天寵知道寄希望於眼下正在淇縣的王翊,希望他能夠過來解浚縣之圍。

城外,王屏藩正和他的部將開懷大笑。

此戰他們只付出了少量的代價就擊潰了夏軍,贏得了第一場開門紅,還復活了上萬敵軍,並將其都吸收進軍中,增加了己方軍隊的兵力。

雖然他知道這些潰兵的戰鬥力很不靠譜,但是讓他們幫忙打雜協助攻城之類的,他們還是能夠勝任的。

本來王屏藩還想直接攻下浚縣,將那許天寵的頭顱拿來祭旗,可誰知道許天寵倉皇逃過衛河後居然直接一把火燒了衛河上的橋樑,吳軍只能就地籌集物資,在衛河上新建一道橋樑渡河。

這讓他很是不滿,那北溪侯王翊隨時都可能殺來,若是因為這小小的衛河被夏軍包抄了,那豈不是完了?

心中再怎麼不滿,王屏藩也只能儘快建造橋樑渡河,為了加快速度,他直接將兵馬散派出去,沿著衛河尋找船隻,以船隻作為橋墩的地基,造出一道簡易的橋樑。

與此同時,被吳軍擊敗的部分潰兵慌不擇路下逃到了王翊駐紮的淇縣,這位夏王朝的北溪侯此時正籌劃著攻打彰德府,聽聞許天寵被殺得大敗的噩耗後,氣得險些拔劍亂砍。

他雖然知道許天寵那綠營兵不堪重用,可誰能想到居然這麼快就被擊潰了,在他看來,就算是有三萬頭豬,那吳軍也不可能那麼快都殺死。

不管怎麼說,王翊只能清點兵馬,出城向浚縣趕去,救援被圍在浚縣城內的許天寵。

從淇縣到浚縣有一天半的路程,夏軍星夜趕路,卻是趕在吳軍的橋樑建好之前出現在了吳軍的西側。

王屏藩一直留意著夏軍援軍的動態,因此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王翊的到來,他沒有在意躲在浚縣內瑟瑟發抖的許天寵,直接背靠衛河列陣,準備迎擊夏軍。

王翊率軍抵達後,他並沒有急著發起進攻,他早就從潰兵口中知道了吳軍關寧鐵騎的存在,為此他極為小心謹慎。

他麾下的兵馬並無系統軍隊,有的只是數千接受過系統整訓的歷戰老兵,因為是從江南一路北伐,他軍中也缺乏騎兵,只能以步軍硬撼關寧鐵騎。

策馬屹立在軍前,王翊遠遠打量著對面的吳軍軍陣,在吸收了上萬潰兵後,吳軍軍陣規模擴大了一倍,最讓他在意的關寧鐵騎被部署在左翼,即便隔了這麼遠,王翊仍然能夠感受到關寧鐵騎身上散發出的濃郁殺氣。

他臉色不禁變得陰沉了許多。

思索再三,王翊還是決定暫時不與吳軍交手,他下令全軍後撤數里安營紮寨,暫避鋒芒,也牽制住吳軍注意力,讓其無法全力攻打浚縣。

……

王翊與王屏藩對峙的同時,北邊,張煌言率領的大軍也在向京師不斷推進,他的兵馬吸收了洪承疇帶來的被擊敗的清軍,又有蘇言在山東新徵召的系統軍隊,因此兵力直逼六萬之眾。

相比之下,剛剛拿下京師不久的吳三桂手頭上的兵力就只有四萬餘,他眼見夏軍不斷推進,原本還想著憑藉京師高大堅固的城牆守一波,但是在夏軍克保定過容城後,這個想法就出現了動搖。

沒有必要。

或者說,固守京師雖然能夠擊退夏軍的進攻,但也將自己的退路給斷了。

現在的京師內部情況可不怎麼好,缺糧斷糧,城中人心不穩,清廷的殘餘勢力也還潛伏在城內沒有冒頭,保不準就趁吳三桂據守的時候從城內冒出來爆他菊花。

這座城市空有政治象徵,倉廩空虛,完全沒有守下去的必要,也難怪清廷直接放棄了它,選擇逃出關外。

不過,吳三桂想跑,他的手下卻是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京師,隨軍的大女婿胡國柱和三女婿郭仕圖在得知吳三桂準備跑路,頓時就有些著急了。

他們早就覬覦城中流落民間的財富了,別看官府的倉廩中都可以跑老鼠了,可實際上財富都聚集在京城裡那幫子沒跑的勳貴和大戶人家手中,就連最底層的小老百姓手裡也積攢了一些家當。

這要是能夠都掠奪收集起來,他們也能從中猛發一筆。

因此,他們連忙找上吳三桂,說明京師的重要性,那郭仕圖更是說道:「京師內多為明清兩朝勳貴,其財富累積數代,富可敵國,王爺若是要棄守京師,也應該向從他們手中的錢糧帶走,避免流落入夏軍手中,成為攻打我軍的助力。」

吳三桂入京師時要求軍隊相安無犯,因此京內留下的勳貴和大戶人家都沒有遭到劫掠。

聽了他的話,吳三桂也有些心動起來,他既然都要棄守京師,以後多半再也不會回來,在離開前對城內進行一番掠奪也不是不行。

想到這,吳三桂同意了兩個女婿的意見,傳令京中各部,准許他們在京師內進行掠奪,限期七日,七日後不管搶了多少,都必須要撤離京師。

吳三桂的命令一下達,整座京師內都回蕩起吳軍將士的歡呼聲,他們隨即衝出各自的營房駐地,衝向最近的民居和商鋪,對毫無武力的京師百姓展開了最為殘酷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