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三章 重設交趾布政使司

安南戰事進展明顯,被俘虜的黎朝國王黎維祺及其後宮妃嬪、王子和一干大臣都被押送到江寧城。

在黎朝國王被送到江寧城後,蘇言在朝會上接見了他,當著黎維祺和文武百官的面,命令近侍宣讀他擬好的聖旨,以自古以來的法理宣佈要重新恢復***在安南的直接統治。

他宣佈罷黜黎維祺安南國君的身份,將其貶為庶人,後宮妃嬪賞賜給有功將士,其王子和一干大臣都發配臺灣。

同時,蘇言也宣佈將安南首都東京恢復古名升龍,設交趾布政使司,治所升龍府,從朝廷內調富有經驗的官僚前去治理。

隨著蘇言的聖旨頒佈,時隔227年,自明宣宗宣德三年明軍徹底退出安南,冊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到夏武安二年重設交趾布政使司,這塊秦漢就已併入***的故土終於再次迴歸漢人的治下。

不僅帝國恢復了對交趾的統治,在北邊,由安定伯馬寶率領的第一騎兵旅也已經越過長城,在招募的蒙古嚮導的帶領下率先北擊蒙古。

一直到十一月初,夏軍以雷霆之勢在蒙古部落反應過來之前,接連突襲攻滅三個蒙古部落,俘獲大量牛羊馬匹和老弱婦孺,馬寶也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一些關於吳應期的訊息。

吳應期自大同府稱帝后,裹挾著大量壯丁逃入蒙古草原,但他們並沒有一路北逃,而是一路向西,朝著西域的方向逃去,沿途與幾個盯上他們的蒙古部落打了幾場,後者都沒有得到什麼便宜,只能放任吳周軍隊繼續向西。

一路向西。

在得到馬寶彙報上來的情報後,蘇言立刻命人取來了地圖,檢視西面的局勢如何,這個時代,後世困擾大清朝三代君王的準噶爾汗國正陷入內亂之中,沒有人會相信這個分裂的汗國日後將成為清國和俄國共同的心頭之患。

此時牢牢佔據西域的還是輝煌一時的葉爾羌汗國,在原本的歷史上,1655年,葉爾羌君主阿布都拉哈汗派遣使者前去清朝朝貢,順治皇帝特加賞賜並降詔褒獎,兩國由此建立安定友好的關係。

不過,在現在這個世界裡,葉爾羌汗國並沒有派遣使者前往中原,這位被稱為葉爾羌汗國「中興之主」的阿布都拉哈汗從中原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一個新興的漢人帝國已經驅逐了韃靼,重建國家,對這個新興的帝國充滿了警惕,沒有主動與其接觸。

而且,天山以北的準噶爾汗國雖然還陷入內亂之中,但他們仍然毫不保留對天山以南的擴張慾望,這讓阿布都拉哈汗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準噶爾汗國身上。

這便是眼下西域的局勢,蘇言不認為吳周的殘兵敗將能夠在西域打出一番亮眼的戰績,他也並不著急追擊吳周殘軍,在他看來,吳周只不過是斷脊之犬,沒有威脅,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徹底打服北方的蒙古部落,徹底解決帝國北方的威脅。

想要對付北邊的蒙古人,歷史已經告訴了蘇言,一味的武力是起不到作用的,需要他恩威並施,不過滿清的部分手段也不適用,歷史上滿人與蒙古人的利益是綁在一塊的,他們想要坐穩位置,就必須緊緊抱在一起彈壓龐大的漢人。

而現在,夏帝國的皇帝和普通百姓都是漢人,蒙古人的地位註定不可能壓過漢人一頭,他們只能是被統治階級。

唯一的辦法,便是將蒙古人同化,用火與劍逼迫他們漢化,學習漢語,身著漢服,遵守漢人的法律,成為帝國忠實的子民。

雖然在系統的協助下,蘇言能夠輕易讓蒙古人臣服於自己,不會對自己產生叛亂的想法,但他也要考慮長遠,他不能保證,一旦自己死去,系統的約束還會不會存在,若是系統也一同煙消雲散,只靠系統維繫的關係將瞬間崩塌。

蘇言目前的想法是借鑑歷史上清朝的部

分手段,同樣是在蒙古各部中推行盟旗制,規定每旗固定的疆域,將蒙古各部拆分得七零八落,使其無法統一聯合起來對抗帝國。

盟旗制只是一個開始,清廷在蒙古設立的宗教管理制度才是最後的重中之重,這需要等穩定了在蒙古地區的控制後,才能推行開來。

第一騎兵旅在蒙古草原的戰果讓蘇言嚐到了甜頭,他決定繼續在陝西組建第二騎兵旅,參與對蒙古各部的作戰,他隨即以第一旅的模板在陝西一口氣組建了兩個騎兵旅,投入近十萬兩白銀。

同時,蘇言也藉著馬寶在蒙古草原屠滅三個部落的威風,向漠北平原派出眾多使者,一邊要求蒙古各部向朝廷臣服,接受朝廷管制,最先臣服者將獲得豐厚的獎賞,一邊威脅他們若是不臣服於朝廷,朝廷大軍不日將踏平諸部。

對於夏朝派出的使者和那赤裸裸的威脅,多數蒙古部落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他們雖然聽說了夏軍騎兵的戰績,但都不認為數量不多的夏軍騎兵能夠繼續在草原上囂張下去。

其中一些部落高層甚至開始暗中勾連,準備聯合起來對付這支夏軍騎兵,將夏軍騎兵殲滅在草原上,讓南邊的漢人看看草原上終究還是蒙古人的天下。

不過,還是有少數實力弱小的蒙古部落懼怕夏軍的實力,其中最靠近長城的幾個蒙古部落率先做出回應,他們當即向使者表示願意臣服,並率領部族南下。

對於這些率先臣服的蒙古部落,蘇言表現得極為慷慨,他下令封賞了眾多物資,並將這幾個蒙古部落作為施行盟旗制的基礎,他故意將那幾個勢力大的不願歸順的蒙古部族的牧區劃給這幾個歸附的小部落,讓他們被徹底綁上朝廷的戰船,與馬寶一同率軍攻打那些不願歸附的大部落,殺雞儆猴。

同時,考慮到馬寶的第一騎兵旅兵力可能不足,他又命宣大督師李來亨率領第四鎮出擊,一同夾擊選擇堅決反抗朝廷的蒙古部落。

隨著朝廷的軍令下達,蒙古草原再次被戰火點燃,馬寶率領與歸附的蒙古騎兵組成的聯軍主動出擊,短短半個月就接連攻滅兩個不願歸順的蒙古部落,極大震懾了其他的部族。

為了自保,原本被清廷分為六旗的EEDS部聯合起來,共同推舉EEDS萬戶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第五世孫孛兒只斤·額磷臣為汗,並由後者組織起一支龐大的聯軍向馬寶率領的軍隊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