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七月二十六日(與農曆紀年的夏朝日期不同),準噶爾部前鋒與葉爾羌汗國前鋒在鐵門關西北三十里地遭遇,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雙方隨後爆發激戰。
雙方前鋒都是以騎兵為主,因而在那寬闊的戈壁灘上,雙方騎兵你來我往相互廝殺,箭簇橫飛,殺得是昏天黑地,橫屍遍野。
最後還是以騎術聞名的蒙古人勝出,他們以大名鼎鼎的曼古歹戰術將葉爾羌騎兵放風箏放到死,引誘葉爾羌騎兵追擊,在其追擊途中不斷回身搭弓射擊,蒙古騎兵弓術嫻熟,射出箭簇幾乎百發百中,葉爾羌騎兵接連中箭墜馬而亡。
在逐漸攀升的傷亡下,葉爾羌騎兵最終承受不住,轉身後撤,眼見他們轉身後撤,蒙古人卻調轉馬頭,揮舞著馬刀發起追擊,迎面衝入葉爾羌騎兵陣中,大量斬殺敵人,葉爾羌前鋒隨即敗亡。
二十七日,兩軍主力接戰,準噶爾部雖然是蒙古人,但他們軍中還是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因而準噶爾軍隊改變了戰術,他們首次採用駝城戰術,將搶來的數千頭駱駝縛蹄臥地,揹負木箱,蒙以溼氈,環列為營,士兵依託箱垛,發射弓矢銃炮。
葉爾羌軍隊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古怪的陣型,阿布都拉哈汗看了半天,才明白準噶爾部這是將駱駝的身子當做掩體,意圖將遭遇戰打成守城戰。
對此他嗤之以鼻,駱駝膽小,在喊殺震天的戰場中哪裡會乖乖的在那裡充當準噶爾軍隊的「牆垛」,因此阿不都拉哈汗沒有將此放在心上,他大手一揮,下令以優勢兵力向敵軍分批次多個方向發起進攻。
戰事隨即在兩軍的悠遠號角聲中打響,葉爾羌軍中的少量火炮最先開炮,向準噶爾部的駝城進行炮擊,駝城內的準噶爾炮手隨即以沙俄援助的火炮還擊。
兩軍你來我往,射出的炮彈在半空中不時相互擦身而過,重重砸在那光禿禿的戈壁灘上造成數個小深坑,但因為他們的炮手經驗不足,射出的炮彈十發裡面能命中兩發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在這種情況下,葉爾羌軍隊向駝城發起猛烈攻勢,然而等他們靠近駝城後,葉爾羌軍隊就再次感受到了曾經與夏軍作戰時的恐懼。
準噶爾軍隊以火槍手為主,組成源源不斷的火力向前方的敵人進行攢射,其中摻雜著零零星星的弓手射擊,在滑膛槍與弓箭一同組成的密集火力網中,葉爾羌軍隊在衝鋒的路上出現大量傷亡,前仆後繼地倒下。
而準噶爾炮手也在這時調轉目標,施以火炮炮擊葉爾羌軍陣,將其軍陣轟散,葉爾羌軍中的遠端步兵一開始還試圖還擊,可他們射出的箭矢彈丸大多被充作掩體的駱駝擋住,只有少數能夠命中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葉爾羌軍中開始軍心動搖起來,葉爾羌將領阿卜杜拉為了激勵動搖的軍心,親自率軍衝擊駝城,身先士卒,但他很快就在衝鋒的路上被沙俄製造的滑膛槍擊斃,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將領身死,帶給葉爾羌軍隊計程車氣更大的打擊,其進攻氣勢開始萎靡,兵卒躊躇不前,緩慢後撤。
阿布都拉哈汗見狀,只能下令各部收攏兵馬,停止射擊。
等前線軍隊都撤回來後,阿不都拉哈汗召集了軍中諸將,周臺吉吳應期自然也是其中一員。
在諸將聚齊後,可汗指著那怡然不動的駝城,向眾將發問應該如何破除駝城,眾將皆面露茫然,他們也對駝城一籌莫展,全然不知道應該如何破陣。
可汗最信賴的將領木合塔爾最先開口,只見他思索了一番,隨後行禮說道:「可汗,末將願親自率領軍中騎兵衝擊駝城,那駝城不高,戰馬輕鬆一躍就能躍入駝城陣內,只要騎兵衝入駝城,蒙古人自會開始混亂,我軍步兵緊隨騎兵之後攻入駝城,僧格必敗。」
有了木合塔爾帶頭
表態,其他舉棋不定的將領也紛紛附和,他們同仇敵愾,向可汗表示願意親自衝陣,為可汗將該死的僧格的頭顱取來。
而在這時,吳應期也站了出來,向可汗提議道:「可汗,駱駝生性膽小,懼怕巨大的響聲,我們可以集中火炮炮擊駝城,驚嚇駱駝,讓它們自行散開逃跑,只要駱駝逃跑,準噶爾的駝城戰術自然就破產了。」
吳應期的話一說出口,立馬遭到了其他幾個看他不順眼的葉爾羌將領的反駁,其中一人說道:「駱駝雖然生性膽小,但它的四肢蹄子都被捆綁住無法動彈,就算驚嚇了駱駝又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