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在西伯利亞的大失敗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滯後,才終於傳到了沙俄首都莫斯科城。
這一訊息很快在城中傳開,也在宮殿內外引爆開來,那些依靠西伯利亞皮毛貿易發家致富的貴族們充滿了憤怒,他們無法忍受賴以起家的皮毛貿易就此斷開,連忙入宮想要求見沙皇。
沙皇阿列克謝一世此時正因為俄波前線的戰事而焦頭爛額,西伯利亞的慘敗更是雪上加霜,讓他頭上的金髮幾乎一夜之間白了一大片,那些貴族們的吵鬧更是讓他頭痛欲裂起來。
為此,阿列克謝一世只能強忍著內心的煩悶,盡力安撫著那些貴族,表示一定會向遠東增派軍隊,給該死的夏軍一個教訓,並奪回西伯利亞。
但他的許諾並不能將那些精明的貴族應付過去,貴族們依舊吵鬧,強硬的要求沙皇立即派遣軍隊,沙皇一見他們還不依不饒,頓時就火了,在宮廷內大發雷霆,命令衛兵將那幫貴族趕了出去。
將那些貴族驅趕出去後,沙皇還在氣頭上,胸膛不斷起伏,發了一通脾氣後他的心情也算好了許多,但是俄波戰爭和失去西伯利亞這兩件事就像是兩座大山一般,還牢牢壓在他的身上,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眼下全國大部分俄軍都被調往俄波戰爭前線,必然是無法再抽調新的軍隊前往遠東的,而且透過戰爭爆發後接連送來的情報來看,遙遠東方的夏朝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的科技程度遠遠高於西方,這倒是很符合曾經馬可波羅吹捧的那個強大的東方帝國的形象。
和這樣一個人口稠密、經濟富強、科技優勢的強大帝國交戰,阿列克謝一世不說心慌是不可能的,他的心裡在冷靜下來後也升起了與夏朝議和停戰的想法。
既然打不過夏軍,那向這個強大的國家求和也並不丟人,而且那西伯利亞雖然資源豐厚,地域廣袤,但人口稀少,他也無法將那片土地的資源都整合起來,讓給夏朝換取夏朝的友誼也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與夏朝停戰後,再向夏朝購買那些先進的火槍,用來與波蘭人的戰爭中打敗波蘭人,將所有的損失從波蘭人身上榨乾,完美。
想通之後,沙皇召開了一場宮廷會議,授意他的親信大臣在會議上提出與夏朝議和的請求,那親信大臣列舉了一系列與夏朝繼續開戰的弊端,又反向舉例了一些停戰的好處,說服了大部分官員。
最終沙皇下令組建新的使團派往夏朝,與夏朝議和,這個訊息傳出來後,當即引發了許多貴族的不滿,但他們的不滿都被無視,對於眼下的沙俄來說,與波蘭爭奪的烏克蘭遠遠比西伯利亞更加重要。
……
路途漫漫,從莫斯科到布里亞特都護府最西端的重鎮漢特城(原漢特曼西斯克)最快也要半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西伯利亞再次進入漫長的嚴冬,接到西征聖旨的夏軍雖然有心出征,但那寒冷的冬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讓夏軍只能在溫暖的據點內等候冬天的結束。
西伯利亞至此被迫進入停戰期,而在高聳巍峨的烏斯藏,和碩特汗國的殘部與地上佛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到武安九年五月才終於分出勝負,和碩特汗國曾經能夠在固始汗的率領下入主烏斯藏,現在的殘餘勢力在與烏斯藏本土勢力交戰時也同樣不落下風。
在和碩特新可汗巴圖爾汗的率領下,和碩特軍隊攻入了邏些城,佛國領袖在城破前夕被第巴陳列加措裹挾著逃離了城市,和碩特軍隊攻入邏些後,將首都設定於此,並對城中曾經反對和碩特汗國的居民進行殘酷鎮壓。
而在這時,趁著和碩特汗國還無法整合整個烏斯藏的時候,還屯兵於青海的劉世勳毅然率軍入藏,他率領的夏軍長驅直入,沿途的烏斯藏聚落無一不望風而降。
邏些城
的和碩特可汗眼見夏軍居然在這個時候殺來,也顧不上肅清烏斯藏的反對力量了,只能匆忙集結軍隊,徵召大量的藏人隨軍,前去迎戰夏軍。
不過,這時的夏軍卻開始飽受高原反應的折磨,劉世勳和第三鎮的大部分將士都是浙江人,他們在進入烏斯藏後就已經有許多人出現高原反應,大量非戰鬥減員,劉世勳本人也患病臥床。
主將病倒,夏軍無法與殺來的和碩特軍隊交手,只能被迫撤退,放棄了沿途臣服的聚落,重新撤回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