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七十七章 謠言引發的動盪

一番激戰後,負責先登的擲彈兵很快就佔領了城牆,負責保衛城牆的殖民地士兵本就沒有太高的戰意,又在夏軍的猛烈攻勢之下死傷一片,便主動選擇了投降。

城牆很快陷落,登上城牆的擲彈兵第一時間奪取了城門並將其開啟,放城外的線列步兵入城。

在城門開啟後,端著步槍的線列步兵隨即怒吼著衝入城內,他們以連為單位,沿著街道向港口內奔去,沿途隨處可以看見四散而逃的荷軍士兵和驚慌失措的平民,在城牆失守以後,退守下來的荷軍士兵儼然成為了毫無軍紀的亂軍。

砰砰砰——

街道上很快槍聲大作,還準備頑強抵抗的荷軍士兵在巴達維亞港軍事長官德蘭特隆的帶領下,依託街道的地形與衝進來的夏軍交火。

他們將街邊的攤子等一些雜物推倒,躲在那些雜物充作的掩體後面,舉槍朝著街道上的夏軍射擊,火繩槍雖然比不起燧發滑膛槍,但在這巷戰之中同樣能夠發揮出致命的威力。

在荷軍的射擊下,進攻的夏軍很快就有數人中彈倒地,為首的連長連忙高聲呼喊,就地尋找掩體,其他沒中彈計程車兵則是眼疾手快,在隊友的舉槍掩護之下去將倒地的袍澤拖到安全的地方。

這並不算寬闊的街道上槍聲大作,雙方你來我往,相互射擊,雖然都是精度不好的滑膛槍,但夏軍所使用的二式步槍的效能明顯要比火繩槍更強,因此夏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一時間居然隱隱能夠對荷軍造成壓制的效果。

荷軍的抵抗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更多夏軍趕來,德蘭特隆只能帶著他的部下邊打邊撤,留下數十具屍體想要撤回軍營,在軍營固守,但他們只撤出一段距離,就遇到了另外一支深入的夏軍。

雙方隨即再次爆發戰鬥,夏軍在打出槍膛內的鉛彈後,便毫不猶豫地挺起步槍,選擇與荷軍展開白刃戰。

一番激戰過後,荷軍軍心動搖,德蘭特隆眼見部下死傷眾多,知道沒有獲勝的希望,為了保全手下的荷蘭人的性命,只能無奈選擇下令投降。

而另一邊,漢人苦力在付出了數十條人命的代價後擊敗了前去阻攔他們的荷軍,隨後繼續向武庫發起衝擊,駐守武庫的殖民地士兵見漢人來勢洶洶,不敢抵抗,擅自逃跑了,將武庫整個拱手相讓。

隨後,漢人們衝進武庫內,他們強行砸開了武庫大門的鎖,使用裡面的武器裝備自己,就在這群漢人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們卻突然發現城內的戰鬥已經到了尾聲,夏軍幾乎佔領了全城,並且向武庫靠近。

顧不上遺憾,這些漢人們連忙在林三發等人的帶領下走出武庫,前去迎接夏軍。

趕往武庫的夏軍突然看見前面烏泱泱出來一群人,下意識以為是準備負隅頑抗的荷蘭人,但在他們看清對面的人都是長著一副漢人的模樣時,有些提起的心頓時鬆了下來。

緊接著,他們就看見林三發等人快步迎了過來,這些漢人苦力的頭人向夏軍表示了自己的敬仰,說明自己在今天做出的行為。

在得知是他們領導城內的漢人發起***時,夏軍軍官頓時面露敬佩之色,他讚許了林三發等人的忠義之舉,又邀請他們一同前去面見第一旅旅帥——軍官在說話的時候也在觀察著這些漢人苦力,他見這群人的身材雖然不算壯碩,但肌肉卻很是緊緻,是個很好的當兵的料子。

因此,軍官頓時就有了招攬他們的想法,如果能夠將這些義士招入軍中,那夏軍在南洋的軍事力量就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面對軍官的邀請,林三發等人沒有推脫,他們讓弟兄們將武器放回武庫,接受夏軍的安排,幾人便跟著軍官一起向城外走去。

等他們見到旅帥安楚傑時,後者正在命人統計此戰的戰果,在得知手下人將

組織漢人***的首領帶來時,他放下了手上的工作,親自前去迎接。

對於這些在異國他鄉努力求生,仍然心向朝廷的人,安楚傑心裡很是抱有好感他親自接見了林三發等人,並和他們進行了交談,聊了幾句以後,安楚傑對於這幾個義士更加歡喜,便向他們詢問起是否願意加入自己的軍隊。

得到旅帥的親自招攬,林三發等人自然是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模樣,林三發本就是想要向荷蘭人復仇,能夠加入夏軍,他離這個目標也就更近了,因此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其他幾人見狀,也都表現出願意,就只有陳三婉拒了邀請,他在從隆武朝的官軍中逃出來後,就對軍隊有著難以掩蓋的心理陰影,他只想要在這巴達維亞城內擁有一座宅子,和妻兒一起安享晚年。

安楚傑見狀,也沒有挽留的打算,他當即命人準備紙筆,親自寫了一封信並蓋上他專屬的印章,交給陳三,對他說道,等戰事結束以後,拿著這封信就可以去領取一棟城內的宅子,這是安楚傑個人名義贈與他的。

陳三接過信後,連忙連聲感謝,其他人見狀也就打消了出聲挽留的想法。

……

巴達維亞港被夏軍奪取後,停泊在港口內的荷軍戰艦也都悉數被夏軍俘獲,城內駐守的荷軍全軍覆沒,包括德蘭特隆在內的四百多名荷軍被俘。

夏軍水師也因此終於得到了一個設施完好的基地,原本在望加錫接受修繕的戰艦在得到訊息後也準備啟辰前往巴達維亞港,轉而在港內進行維修。

而參與***的漢人苦力們,安楚傑在與劉洋進行一番討論後,決定在將他們中徵兵,作為夏軍的輔兵進行作戰,等攻佔巴達維亞城後,這些輔兵也可以作為此地的衛戍部隊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