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傳教士的介紹和邀請下,也有更多掌握先進知識的傳教士乘船來到東方,成為皇帝的座上賓,或是被派入江寧大學內,教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言歸正傳。
賴志豪所在的船隊在抵達望加錫交差後,憑藉文書很快就從當地的官府手中領到了他們這趟任務的獎金,到手的五百兩白銀每家平分下來,賴家手中也領到了一百兩,為他們有些貧瘠的錢袋補充了一些。
完成一個任務後,船隊又接下了一個新的任務——完成環印度洋航行,打探環印度洋各國的風土民情和勢力分佈,尋找沒有被佔據的無主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非洲東海岸還有諸多地區是歐洲人沒有踏足過的,朝廷的這個任務也是為了鼓勵民間探險船隊強先西方殖民者一步在東非沿岸建立據點。
賴家的「草魚號」上除了他們本家的十八名男人外,還招募了十五個泉州本地的水手,他們沒有聽從官員最少要有四十個水手的建議,因此船上除了家眷外,就只有三十三名水手。
不過,賴家並不準備讓家眷全程跟著出海冒險,他們準備在抵達雅加達以後,便將家眷留在那定居下來,一來雅加達作為爪哇都司的首府,正是急需漢人移民的時候,二來這裡也是朝廷與西方交流的要地,家眷留在這裡等他們返回南洋,也能夠很快相聚。
從望加錫離開後,船隊穿過風平浪靜的爪哇
海,終於抵達雅加達城,船隊將在此地休息幾日,幾日後再繼續出發。
趁著這幾天,賴家人也開始在城內尋找新的居所,雅加達此時還沒有完全從戰爭的陰霾中走出來,城內還有許多空著的房屋沒人住進去。
根據當地人所說,這些房屋都是在戰爭中死去的居民和離開雅加達逃難的洋人留下的,很多當地人覺得晦氣,便沒有買下的打算,準備留給外來移民住了。
賴家人雖然也覺得死過人的房子有些晦氣,但這些房屋的價格實在是太低了,因此他們合算了一下,還是決定先買下來,大不了後面去請幾個神婆進去祭拜一下。
因此,他們便花了幾十兩從當地官府手中買下了其中一座帶有庭院的二層洋房,又藉此辦了新戶籍,定居了下來。
賴家人的新家位於城北,從這裡能夠直接看見那座高大的巴達維亞城堡。
在中荷《江寧條約》簽訂以後,巴達維亞城堡內的守軍主動投降,離開了城堡,讓夏軍進行接管,在夏軍接管巴達維亞城堡後,他們並沒有將這座城堡進行拆除,而是將其設為留守的第二水軍陸戰旅的駐地與雅加達城的監獄。….
夏軍之所以不拆除這座城堡,主要也是為了防範來自西邊的威脅,西邊的萬丹蘇丹國離雅加達城只有半天的路程,要是萬丹蘇丹哪天腦子抽抽了對雅加達發起進攻,巴達維亞城堡將會是保護城市的重要屏障。
而且,巴達維亞城堡的存在也能夠有效震懾爪哇島上的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不敢對這座繁華的城市起什麼小心思。
武安十四年的十二月,中原大地已然下起了皚皚白雪,但在靠近赤道的雅加達仍然氣候溫暖,四季如春,賴家人對著站在港口上的家眷們依依不捨地告著別,向他們保證一定會安全回來,隨後和水手們一同登上甲板,隨著船隊離開港口。
從雅加達離開後,船隊一路向西,駛入馬六甲海峽,賴志豪站在甲板上看著海峽兩岸的風土民情,這是他從未見過的,即便是在以前讀過的聖賢書裡,也都沒有描述過這種景象。
這讓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經讀到過的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這並非是書,可帶給他的見聞也不是死讀書能夠得到的。
船隊又在馬六甲獲得了進入印度洋之前的最後一次補給,這裡的夏軍對他們這些願意冒險遠洋探索的勇士態度非常和善,第一水軍陸戰旅的將士們不僅免費為他們提供補給,還額外贈送了一些彈藥和西夷商人繪製的印度洋海圖,祝願他們能夠安全歸來。
印度洋海圖上不僅描繪了西方商人在進入南洋時行走的航道,還繪製了包括了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在內的海岸線的大致輪廓,並在上面標註了一些主要的港口和哪片海域有海盜出沒的資訊,十分的貼心。
當然,這份海圖並非原件,而是夏軍翻譯抄繪下來的,因此上面的標註都是以漢字來描寫,讓船隊能夠看得懂上面的文字。
即將駛入印度洋的時候,六級艦上被推選出來的船隊首領陳永安將各船的主事人集中了起來,將海圖展示給他們,並語氣嚴肅的告訴他們說:
「接下來的旅程將會非常危險,各船都要做好防備海盜和風暴襲擊的準備,若是出現了什麼意外,茫茫大海將會是我們的葬身之地。」
被推出來的草魚號代表賴志豪和其他三艘船的主事人聽言,都沉重地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我們接下來要去哪?」雙桅巡防艦的主事人詢問道。
「去這裡。」首領陳永安指了指斯里蘭卡的位置,道:「先去荷夷的地盤看看,看看能不能從荷夷手中買到更新的海圖,我們的目標可是找到無主之地。」
一聽到無主之地,眾人馬上就提起了精
神,他們賣掉家中的基業來到這個地方可不是為了賺朝廷那點賞金,而是為了找到無主之地,成為被朝廷冊封的勳貴啊!
而且在他們離開望加錫之前,那裡的官員也提醒他們,印度洋以西很有可能有許多無主之地,一想到這,他們就好似打了雞血一般,躍躍欲試。
淚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