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月底,天氣越發的涼爽。
一大早,陸全拉著騾車去鎮上交糧。
陸颻歌想跟著,陸全不讓。
陸全是交過皇糧的,日頭曬,排著隊一寸一寸往裡挪。
遇見好說話的差爺還好,遇見那種刁鑽的,不是說你糧沒曬乾就是說你糧不夠飽滿,都是癟子。
運氣好,扣點秤交就完事。
運氣不好,直接讓你拉回去,重新晾曬揚灰,打理乾淨再送來。
這其中的甘苦,陸全自己受過,就不想再讓妻兒也跟著受。
好在小新莊這次交的皇糧是替李掌櫃的交的,只用一次交清,不用家家戶戶分開。
這樣在人力和時間上就要節省很多。
陸全、張三、李四喜、馬老大……
小新莊這次總共來了十個壯漢,騾車拉,小推車推,推著近六千斤糧去鎮上交公糧。
這六千斤,幾乎相當於他們收的糧去了一小半。
好在,今年的糧並不是他們自己種的,而是幫李掌櫃交的。
今年收成不錯,一畝地收下來都能有個三百三十到三百五十左右的收成,扣除給李掌櫃的三百斤本錢,每家每畝地都能多收個三十到五十斤。
原本這多出來的三五十斤,是李掌櫃送給陸全的。因為糧是陸全要收的,他只要給大傢伙辛苦錢就行。
可陸全今年田地多,不缺糧。
他地都捨得給大傢伙分,自然也不會計較這些糧。
再說,有了這些糧,大傢伙日子也能好過些。總不能他們家吃乾的,看著大家沒吃的。
另外,李掌櫃還給大家一畝地二十斤稻粒的收割晾曬的辛苦錢。
等於這一畝地,他們一家就能留下好幾十斤的稻粒,回頭脫殼去鎮上換了粗糧糙米回來,一家也能吃幾頓飽飯。
別看李掌櫃只出了二十斤一畝地辛苦錢,這二十斤是平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畝地從收到脫粒再晾曬也不過就是兩三日,兩三日就能得二十斤的稻粒,這是他們佔了大便宜。
而且,他們還不用交稅。
朝廷稅重,原本是十五而稅一,後來變成十而稅一,這兩年因為大旱大澇稅交不上,今年竟然一畝地要交九十斤的糧。
老百姓苦不堪言,卻不能不交皇糧。
陸颻歌算過賬,其實種地並不能賺錢。
一畝地收成好能收三百斤,種子就要下去三十到四十斤左右。
這個時代不像現代,一斤培育出來的優質稻種就能種一畝地。這個時代的水稻種得十分厚密,就像現代種小麥一樣,厚厚的播種下去,才能有收成。
稻種不能省,省得後果只有一個,減收。
種子和稅收就要去了收成的一半,另一半也不是完全就屬於自己的。
除了田稅,還有人頭稅,還要服勞役,再加上各種收割的農具,人工等等等。
真正種糧食的人,其實才是沒有糧吃的那一群。
可陸全他們演算法和陸颻歌的演算法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