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太妃見兒媳說話時間一長,氣息開始不穩,就接替過來講:“書生卜筮了,把尋找古鼎的地方告訴失主,然而好心沒好報,權貴找到鼎後,反咬古鼎缺失的一足,是被書生偷走的。”
“書生知道有理也鬥不過權貴,眼見著才積攢的家業被搶,書生就當著權貴的族人罵道……毀古鼎的人是你!你常聽族人議論家業興旺是古鼎鎮宅的功勞,你覺得多年的辛苦被族人忽視,聲望竟不如一口鼎,這才想毀古鼎,另造新的三足鼎,並找個替罪羊給你承擔毀古鼎的過錯!”
“可是往後不一樣了,古鼎徹底成為你的心結,也是你族人考驗你能不能興盛家族的寶器!古鼎存族存,古鼎毀族毀!”
最後一段故事情節,李顏華最喜歡,就搶著說:“書生在眾目睽睽下,化身為一隻狸貓,掙脫捆綁躍上屋頂。這是老神仙教他的九次贖命法,遇到災難,可化身狸貓逃命。至此,亂造城再無人看見書生。”
元澄臉色變化,他要還猜不出撰寫志怪的“洛陽狸貓”是尉駰,他便是世間第一傻子!
可是如他猜測的話,豈不是說……前天他一踏進靈臺,就落入了尉駰的算計?!
此念頭一起,他遇見尉駰後,對方的所有舉止反應、甚至每一句話,都變了意味。
尉駰的卦辭裡說,三宗王裡死兩個,剩下的那個不管真瘋還是假瘋,得瘋癲才能保全性命。
志怪裡卻說,古鼎只有一足損毀了,其餘兩足是全的。
卦辭裡說,這個月是三位宗王厄運的肇始。
這個月朝堂變化最大的,是陛下給倆舅舅高肇、高顯冊封公爵。同時,陛下外祖父的嫡孫高猛,襲渤海公爵位。因此,新的三足鼎,三足分別為高肇、高顯和高猛。
而“肇始”所對應的,極大可能單指高肇!
可是志怪裡又說,想毀古鼎的是鼎主,非其餘人。
有沒有可能……所謂“肇始”高肇,作用和替罪羊差不多,也是被迫入局的棋子?
元澄不停地抓頭髮:“亂了,亂了。”
早在他主動退出朝堂時,便篤定陛下要打擊宰輔,抬舉母族勢力,用外戚和諸宗王分政權。尉駰透過志怪故事暗示的,則推翻了他深懼的猜想,繼而用更可怕的恐懼,代替了原來的懼怕。
“全亂了呀——”
皇帝才多大年紀,真能籌劃那麼遠?把事做絕到那種地步嗎?
孟太妃趕緊拉著兒媳朝外走,悄聲說:“他聽志怪聽傻了,咱倆離傻子遠些,別被傳染了。”
出了門口,孟太妃回頭喊:“爾朱小童說了,洛陽狸貓的志怪,只在城南尉彝家經營的南盈書坊售賣。”
“哦?”元澄猛起身,蓬頭散發的呆樣子,像極了縫壞的大頭布偶。
當天,元澄就來南盈書坊尋書。
他懂尉駰這麼做的用意,單憑志怪,和現今的朝堂局勢肯定聯絡不到一起,母親、妻子轉述的古鼎志怪,一定不曾書於紙上。
“洛陽狸貓”自始至終,只會是個寫書賺錢的儒生。也就是說,他用不用尉駰的計策,都跟尉駰無關,跟趙芷和尉窈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