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4章 兩路刺客

於寶映心口“突突”跳得厲害,迅速拿上皇帝的裘袍,貼內殿門口站立聆聽,外殿寬闊,她只能聽見宦侍稟報:“幸而……右丞也……”

等外面安靜了好幾息,她出來,給皇帝披上寒袍,只關心一句“天冷”,不打探發生了什麼。

射中元紹官帽的木箭橫於書案,另有一支羽林箭兵配備的木箭擺在一起比對,宦侍掌燈靠近,元恪仔細觀察,無論箭頭規格,還是箭桿所用的料、長度、粗細,兩支箭均一樣。

辨識完木箭,元恪命宦官把燈把在書案上,他這才告訴於寶映發生了什麼:“剛才尉窈和元紹遇刺,刺客有二人,尉窈躲過第一個刺客的箭,那支箭是尋常自制的。這支與朝廷箭械規制一樣的箭,為另個刺客射出,射中了元紹的髮髻。”

於寶映:“陛下懷疑刺客是朝廷兵勇?”

元恪豎手示意她別出聲,他盯著箭思索,朝廷的每名箭兵,配備的箭矢都有數,每次領多少、用掉多少、有無丟失,全有記錄可查,若是從武器庫偷,那清點起來就會很麻煩。

倘若尉窈懷疑刺客是朝廷兵勇,以她的穩重行事,被刺殺有驚無險,不至於讓人深夜把箭送進宮,所以尉窈在懷疑什麼?她由這支箭推測到什麼,不敢言語稟告他?

元恪在殿內踱步,繼續思索。

難道尉窈認為……刺客不會因為失手而結束,反而是一場大陰謀的開端?應是如此!她因為不確定這種推測,怕誇大了利害,到時萬一不實,他會治她的罪,所以把箭送進宮,若他能猜她所猜,思她所思,或可成為破局的一步棋。

元恪步伐一停,目視長箭,如果刺客是蓄意盜箭,不是朝廷兵勇呢?如果受指使暗殺尉窈的非魏兵,為什麼故意暴露破綻選用兵械規制的箭?

“故意,故意……”

元恪忽然想到最重要的,對方刺殺尉窈的目的是什麼?

明白了!

他大步離開宣光殿,下令:“備馬。”

“陛下……”於寶映追出幾步,外面天寒地凍,讓她無比清醒,因清醒而難堪、委屈、怨。夜深了,他備馬去哪?去探望尉窈嗎?尉窈不是有驚無險嗎?明天早朝君臣見面不行嗎?

與此同時,從渠水河逃竄的刺客爬上一條停泊的漁船,守船之人叫劉順,接應刺客上來,著急問:“怎樣?”

刺客的臉全是病瘡導致的疤瘌,月光照耀下比鬼還嚇人,他累壞了,使勁喘息好一會兒才說:“她有暗衛保護,沒殺成。”

劉順:“那怎麼辦?你有人發現你麼?你跑的時候……”話音戛然而止,他被對方掐住喉嚨要害。

刺客聲狠道:“你不過是劉閹人養的一條狗,也敢這麼和我說話!”

“薛、薛兄饒命,我再也、再不敢了。”劉順討饒。

刺客鬆手,他望向和黑夜顏色一樣的水面,懊悔呢喃:“早知今日費力,我該在平城把她和那女官一起扔井裡!”

另名刺客姓趙名草,也擺脫掉暗衛與官兵的追蹤,他膽子真大啊,繞義井裡一圈竟然往回返,如猴矯健爬上銅駝街一棵高大的樹上藏身。

這棵樹上有個鳥窩,鳥窩裡放著諜人給他備下的麵餅和水,水盛於草編外罩的木筒,入口居然是溫的,可見諜人潛藏的位置離此不遠。

麵餅側邊有針扎孔扎出的兩個字:夜眠。

這是讓他不要再行動的意思。

“不殺那女郎了?”趙草又鬱悶又糊塗,不清楚官長原本就另有籌劃,還是對他刺殺失敗極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