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貿易往來,加大各朝之間的交流,對我朝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王陽明輕聲道。
“此乃利國利民的好事,臣,認為可行!”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
隨著靈氣復甦,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正在逐漸展開,固步自封是行不通的,那無異於慢性自殺,坐以待斃。
只有積極與外接軌,進行交流溝通,才能保證自己始終行走在最前端,不至於落於人後。
落後就要捱打!
群臣可能沒聽說過這句話,但道理他們還是明白的。
“我朝文人士子亦可前往其他各朝進行遊歷練,增長見識。”
“朕已經與各朝皇帝溝透過了,我朝士子去到他們的地盤遊學,只要奉公守法,便不會遭到驅逐。”
這時朱厚照又放出一個炸雷,把眾人給驚得差點咬到舌頭。
“陛下,此事怕是有失妥當。”
王鏊面露難色。
“有什麼不妥的,年輕士子不走出去,怎知天地之浩瀚,一味地坐井觀天,只會顯得愚昧無知。”
朱厚照澹澹的道。
王鏊無言以對,想說什麼,卻又不敢說出口。
讓士子走出國門,去遊學歷練,王鏊知道這是一件好事,在座的眾人也都知道,可是也得分清楚情況才行。
就正德朝這對文人刻薄至極的情勢,只怕走出去,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其他各朝對待文人,那是各種優待政策,真就把文人當做了人上人,只要考上秀才,就能免交賦稅,親戚朋友的土地也能掛在其名下,躲避交稅,好處多得讓人眼花繚亂。
而正德朝呢,自從朱厚照上位開始,就不斷剝奪文人士子的優厚待遇,王陽明變法之後,更是將文人士子的優越性徹底打落塵埃,該交稅交稅,該幹嘛幹嘛!
還制定了許多律令來約束文人,掀起百家爭鳴,使得文人再也無法一家獨大,對文人可謂極不友好。
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在正德朝是不存在的,文人要麼乖乖聽話,要麼就去遼東種地,想要做人上人,把持天下權柄,根本就是白日做夢。
要是讓他們走出去,見識到了其他各朝對文人士子的優厚待遇,再與正德朝一比較,最後會回來的,十個中能有一個,都算大好事。
“陛下,讓文人士子出去遊學一事,是否再考慮考慮!”
梁儲委婉的勸道。
朱厚照看了眾人一眼,如何不知道他們的顧慮,當即擲地有聲的道:“不必多加考慮了,朕意已決!”
“朕知道眾卿的擔憂,無非就是怕文人士子去了其他各朝就再也不回來了。”
“對此,朕只能說不回來便不回來,我朝從來不缺人,他們也不是才能高到不可或缺的那種人。”
“況且,眾愛卿想過沒有,其他各朝有吸引我朝文人的地方,我朝難道就沒有拉攏其他各朝人才的辦法。”
朱厚照這句話引起了群臣的深思,覺得朱厚照說得不無道理。
其他各朝有吸引人才的辦法,難道他們正德朝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