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還想兇手是不是怕醉漢沒有死透,所以才補上一擊,但是後來一分析,我就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推測。死者死的時候,應該是仰躺著的。或者是側著的,至少不會是趴著的。原因很簡單,死者的正面,特別是臉部,沒有任何傷痕。
醉漢猝死的那一刻,如果是往前倒,最後趴在地上,不可能一點擦痕都沒有,地下車庫的地面,是粗糙的,再細微的擦傷,法醫都可以鑑定出來。
而如果是側躺或者仰躺,根據後腦傷口的位置,兇手都必須先讓死者的後腦全部露出來,才能使用現場留下的那個古曼童擊打死者的後腦。如果兇手只是怕死者沒有死透,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人的正面,致命部位實在太多了。
所以,兇手擊打死者後腦,明顯是帶著目的性的。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死者已經猝死,躺在了地上,而兇手卻把兇手的屍體翻了過來,再在屍體的後腦,補上了一擊。
可是,據陳凡說,警方在發現屍體的時候。屍體卻是躺著的,這說明,屍體曾經不止一次的被翻動。陳凡徹底犯難了,他罵了一句:“這兇手是在玩屍體,先把屍體翻過來,補上一擊之後就算了,砸完腦袋之後。又把屍體給翻了過來,他這是要幹嘛”
“為了塑造死者的表情。”我回答。
逐步的分析,已經讓我有了頭緒。
陳發反問:“涵哥,表情沒有辦法從外部被偽造出來,這是你說的。”
我點了點頭:“不管用手捏,還是用其他方法,的確都不可能讓一具屍體有那麼真實的表情。但是定型或者放大已經產生的表情,卻很容易。”
兇手在擊打死者後腦之後,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又把屍體給翻過來,呈現警方發現屍體時的仰躺狀態。一般而言,殺了人之後。兇手確認沒有在現場留下痕跡之後,都會迅速逃離,而不是再去翻屍體。
很顯然,第二次翻動屍體,兇手也是帶著目的性的。
兇手想讓醉漢的死,和吳青山的死,有更多的相同之處,但實際上,這兩具屍體,卻有非常大的不同。吳青山的臉全被毀了,而醉漢的臉卻是完整的。我敢肯定,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兇手也會像殺死吳青山那樣,把醉漢的五官全部剜下來。
陳凡問我為什麼兇手要讓兩起案子有那麼多的相同之處,我笑著問陳凡:“第一起案子,你的第一直覺是什麼”
陳凡想了想,也不知道是冷,還是心裡害怕,他打了個顫,回答:“感覺吳青山,是被古曼童害死的。”
並不只有陳凡一個人這樣感覺,特別是在確定吳青山幫助女星z供養古曼童之後,更多人有這種感覺了。更何況,那個鬧鬼的老宅,古曼童堆,堆積成山,吳青山還死的那麼恐怖。
“沒錯。”我回答:“兇手絞盡腦汁,讓第二起案子和第一起案子有更多的相同點,也是為了把案子和古曼童反噬扯上關係。”
這又是一個想要製造無頭靈異懸案的人。
根據對兇手犯罪心理的推測,兇手會製造出更多和第一起案子相同的地方。醉漢的臉完好無損,那是因為兇手沒有時間去剜醉漢的五官。
“不知道這兇手是聰明還是傻。”我對陳凡說:“沒有做的和吳青山的屍體一樣,但他在醉漢屍體的臉部,還是動了點手腳。”
當分析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想明白為什麼死者在死後,竟然能將誇張的瞬間表情定格在臉上了。兇手第二次翻動屍體,就是為了固定和放大死者死前,產生的驚恐表情。
人死後,肌肉還是鬆弛的,醉漢猝死前,雙眼和嘴部應該的確是張大的,但是如果沒有外力藉助,這樣的表情應該無法保持住,至少,嘴巴不會一直保持著最大限度的張開。可以想象,醉漢死後,兇手把醉漢翻了過來,用手使醉漢的雙眼和嘴保持張大的狀態,也把死者的臉部肌肉拉伸了。
冬天,屍體進入屍僵的時間要更短,儘管如此,兇手一定至少也在屍體邊上,停留了幾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