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營之中,未必沒有我們的眼線。待清軍與曹營大戰之時,正是我們漁翁得利的時候,倒是別的不想,只求能開啟一條南下的道路。”
“讓清軍與曹營在中原糾纏,我等先站邊角。未必沒有東山再起之時。”
“這話是誰教給你的。”李自成敏銳的覺得不對,問道。
高氏絲毫沒有隱瞞的意思,說道:“這是顧將軍讓我轉達的,顧將軍說道;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而今雖然是龍游淺水,但是未必沒有破局之計。羅汝才最大問題,是他年紀大了,說不定那一日就不在了。夫君當戒急用忍,以待來時。”
李自成說道:“我知道了。”
高氏心中微微一鬆,卻不知道李自成心中更加黯然了。
高氏僅僅聽出了顧君恩的一層意思,但是李自成卻聽出了顧君恩的另一層意思。
如果李自成投奔了羅汝才,別的不說,闖營殘部也能安頓下來,現在闖營很多士卒都不願意與曹營交戰了,他們想的只是怎麼活下去。投靠羅汝才,李自成有沒有再起之機,這個是未知之數。
但是闖營各部的確是安全了。
如果將來李自成能東山再起,闖營各部自然跟隨,但是如果李自成因此而死,闖營各
部不過是被清查,被清洗一番,大部分還是能享受新朝官祿的。
這個情況讓李自成沮喪之極。
不過,他也知道,在亂世之中,這很正常。
對於一個將軍來說,一場場敗下來,縱然李自成之前有多大的威望,在這一場場的敗仗之中,也消磨的差不多了。
即便歷史之上,李自成從潼關一路敗到湖廣,一路上與阿濟格交戰十三次,最後闖營的建制都打崩了,以至於李自成身邊只有幾十裡,才有九宮山之事。
而且李自成一死,闖營內部的互相吞併分裂交戰,更是不少。就可以說明,闖營現在的軍心了。
那時候闖營之所以跟著李自成走,很多時候不過是習慣而已。不跟著李自成走跟著誰走,他們沒有選擇。
但是現在,另一個選擇擺在了他們的面前,那就是投奔曹營。
以曹營與闖營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羅汝才在義軍之中經營幾十年的人脈,以羅汝才賊不殺賊的名聲,很多將領都認為投奔羅汝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縱然不能大富大貴,但也決計不會翻臉不認人。
而這個時候,李自成就成為一個阻礙了。
李自成與羅汝才之間的恩怨,誰不知道。是,礙於清軍大軍壓境,羅汝才決計不可能在清軍敗退之前,動李自成。
但是清軍會有撤走的那一日。到時候羅汝才決計不會容下李自成。縱然能容下他李自成,李自成面臨的也是終身監視,決計不可能有半點權力。
至於羅汝才天不假年,先走一步。李自成更是知道,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羅汝才決計不會留他李自成在世上。
“不過,此去並非沒有機會。”李自成心中暗道:“這個機會就是曹營崩潰,被清軍打敗,而且是大敗。”
曹營大敗之下,自然要聯合一切能夠聯合的力量,比如闖營。就能放出他。而不管曹營怎麼大敗,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實力都在闖營之上。如此一來,闖營在夾縫之中,就有一線生機了。
這一線生機是如此渺茫,讓李自成不得不抓住。
因為他知道,他如果硬要拼死一戰,估計面臨也是部下大面積的倒戈。畢竟闖營與曹營之間的戰鬥,雙方都不會血戰到底的。與其是這樣,倒不如去拼這一線生機。
“這大概是顧君恩想出的唯一辦法。”李自成心中暗道:“這也是他不敢來見我的原因所在。不過,我不管因為什麼,我都要做了,因為我不甘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