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拾殘局二

在吳三桂主持之下,清軍棄了瀘州衛城,向北撤離。

只是一來夏軍上一次大戰損失非輕,再加上吳三桂麾下的騎兵不少,追得緊恐怕被反咬一口,故而咬得不緊,主力的決戰再也沒有了,雙方大隊人馬相距數十里,一個退,一個進,都向北方而去。

即便是來到長江邊上,吳三桂也不是多放心的。 他不得不考慮夏軍的水師優勢。

如果重慶方面的水師截斷了長江,吳三桂所部數萬大軍就不好辦了。故而吳三桂僅僅停留了一日,就退過長江,進入瀘州城中,才算是穩住陣勢了。

而李定國步步緊逼之餘,也派出小股人馬收復各地城池,土司。

吳三桂能退,但是各路土司卻不能退,他們的家業都在這裡,如果能放棄,見吳三桂一走,這些土司紛紛來拜見李定國,投靠了大夏。李定國來者不咎,大加安撫,然後讓他們供應大軍糧草。

當然了,這些土司沒有幾個是富有的,憑藉他們的糧食供應大軍,即便是將他們全部逼反,也未必夠大軍所需的。

除此之外,夏軍還佔領了合江,納溪,江安,並佔領敘州府長江以南的興文,長寧,珙縣等地,想來敘州府長江以南其他地方,也逃不出去。雖然楊景新而今已經不是軍中之人了,但是依然以楊展的名義招攬百姓士紳。

很多地方都不用打,只要亮出楊展的名頭,他們都開城投降了。

這一帶本來就是楊展的老巢,楊展歷次大戰,護衛生民百餘萬之多,這些人都念楊展的舊情。如果在大勝之前,這分舊情算不了什麼,但是清軍大敗之後,這些紛紛歸附。

歸附之後,也從這些地方弄來一些糧草。

這也是一個糧草來源。

剩下的一個糧草來源就是重慶了。

得到瀘州大捷之後,賀虎頭一邊向南京報捷,一邊派兵西進,水陸並進之下,長江以南的土司,縣城紛紛歸附。如此一來重慶與合江,江安等縣,都連成一氣了。

並將好些糧草從重慶運到了李定國大營之中。

如此一來大軍的糧草危機,就解決了。

更重要的是運輸手段的改變,讓支撐大軍的消耗,減少了不知道有多少,如此一來四川大軍雖然消耗比較多,但是朝廷未必不能支撐了,甚至說起來,比這些大軍駐守雲貴消耗還少一點。

再加上瀘州與敘州府長江以南好幾個縣,地勢也很平坦,糧食產出並不少。只要休養一兩年,估計單單靠這幾個縣,就能解決不少糧食問題,對軍隊長期駐紮四川之內,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以防萬一,李定國一邊穩定住長江以南的地區,就將心思放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了。

就是鹽。

吳三桂賴以與夏朝交易之中,最大宗的貨物,就是鹽與馬。

馬一般從西北而來,一時間李定國也接觸不到,太遠了一點,但是鹽卻是李定國能夠夠得著的東西。

四川的鹽場自然是以自貢為最大。而自貢就長江以北不遠處,如果李定國能打過長江,自貢自然能到手,但是吳三桂決計不會退讓了,自貢代表是真金白銀,決計不會輕易讓出的。

不過,四川並非除卻自貢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鹽場了。

只是夏軍在四川境內,僅僅佔了一個重慶,還類似於孤城,清軍就在城外不遠處。即便是重慶轄地之內有產鹽的地方,也只能放著,不能開採。而今瀘州大捷之後,這樣的局面就改變了。

李定國雖然打不起什麼打仗了,但是修飾一下兩邊控制線,將幾個鹽場加強護衛,大力開採,卻是可以的。如果能開闢出新的鹽場就更好了。 雖然或許一時間不可能代替自貢鹽的位置。但是也可以為朝廷帶來財源。用於四川境內的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