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0章 筆中乾坤

怪不得搖晃沒有動靜,塞進一卷紙,怎麼會有動靜?

不過,一張紙,怎麼會浮現黑色寶光?唐易迫不及待地將這張紙拉了出來。

竟然是一封血書…怪不得是黑色寶光…

血跡乾涸,已經變得殷紅。唐易將紙拉開,紙幅有二十厘米寬,拉開後竟然有一米長,可見當時卷得極為細緻。現在讓唐易重新卷得那麼細,估計是做不到了,血書很難再塞回去。

“崇禎十五年三月,困於松山半年矣。承德泣曰,其子舒可為質······”

崇禎十五年?唐易大吃一驚,這支筆是南唐末年到北宋初年所制,照這血書上的時間,卻是明末,也就是說,這封血書最早也是明末塞進去的…

那老先生說是祖傳的,但是並沒有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祖傳,只說清末舉家從徽省遷至山海省。而且他說家裡有兩支諸葛筆,這一支和另一支,為何品相有明顯差距?難道不是同時收納的?

“這些都得問問。”唐易喃喃一聲,便低頭繼續看這封血書。

“絕食數日,忽見範逆,忍吾咆哮,周言善語,及至貂裘加身,終不能自已······”

看到這裡,唐易猛然叫了一聲,“原來是他…那這血書定不是崇禎十五年寫的,這是在回憶…“

“及後,恩禮有加,卻施監窺,吾不出家門,但答問策······”

這段歷史唐易很熟悉,心想,血書所寫,看來和正史大同小異。

“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一,至遼河,驚問闖賊破京,心悲慼而謀,近京疾行,成矣。及穩,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授秘書院大學士,每念先帝,心痛之。又敕賜便宜行事,江南見落髮,心赧撫頂······”

這是要把經歷全翻一遍啊…唐易加快了閱讀速度。

“順治四年,老父病卒,回鄉守制。經年長思,泣血而書······”

原來是順治四年寫的,那麼老人的祖上拿到這支筆,那就應該是清代了。

唐易心想,他琢磨了一年,寫了這麼封血書,估計就是個懺悔書了。

不過,這麼一個歷史名人用血寫成的懺悔書,出現寶光那也是正常了,至於價值,在市場上,肯定要比這支諸葛筆價格高。而從歷史文物價值來看,那更是了不得了。這可是文物實證…

不過,當唐易繼續往下看時,卻大吃一驚,這並不單純是一封懺悔書…

“崇禎八年天壽山所藏,斷不可落入外族之手,吾雖只擔押運之責,然慎尤,隨從皆殺之······”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