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端坐在青綾幕樟之後,將王獻之的前議加以肯定,然而引經據典圍繞主題進一步發揮,立意高遠,頭頭是道,客人詞窮而甘拜下風。
臨危不亂,從容不迫,理直氣壯,淡然處之,常能使艱難困苦的局面化險為夷,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剛毅氣質,謝道韞是受 到她叔父謝安極大的影響,謝安的臨危不懼是很有名的。
淝水之戰時,他端坐家中與人下棋,前方捷報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晉穆帝永和三年,桓溫鎮守長江上游,曾在藍田大敗秦兵,後又收復京師洛陽,可惜都因後繼不足而功敗垂成,留下:‘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淒滄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嘆。
桓溫兵多將廣,這年他率兵入朝,當時都城沸沸揚揚,相率猜疑,都說桓溫無故入朝,不是來廢幼主,就是來誅王和謝巨族。
當時謝安、王坦之都在朝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溫,百官隨行出都,個個惶驚不已。桓 溫在新亭大陳兵衛,延見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溫遙拜。謝安這時是吏部尚書,從容走到桓溫面前,謝安見到帳後羅列甲士,坐定後即對桓溫說:‘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帳後置甲士乎?’桓溫只好答道:‘恐有猝變,不得不然。’於是揮退甲士,掬誠歡談多時,方才動身,同入建康。
謝道韞深受叔父謝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後的會稽城破時,就表現出臨危不亂的豪雄氣勢,贏得一致稱讚。
王凝之在謝安的保薦下,曾出任過江州刺史、左將軍,一直作到主管一郡軍政大權的會稽內史。
有一年,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眾攻打會稽,書呆子氣十足而又相通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設防,相通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每天閉門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
這樣,由於毫無防備,賊兵 長驅直入,王凝之及諸子都被賊兵殺害,謝道韞舉措鎮定,命令婢僕執刀仗劍,組成一支小小的突擊隊伍,乘亂突圍出城,她橫刀在手,乘肩輿而出,來到大街,賊兵如潮水般湧來,終於成為賊兵的俘虜。
謝道韞抱著小外孫被送到孫恩的面前,孫恩看到這個剛剛三歲的小孩兒,以為是王氏子孫,即命令左右將他殺死。
謝道韞厲聲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
孫恩早聽說謝道韞的才名,及見她義正辭嚴,毫不為眼前的態勢而有畏懼之意,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殺她的小外孫,而且命屬下為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
會稽文風鼎盛,莘莘學子時常前來向謝道韞請教。此時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設一素色簾幃,端坐其中,款款而談,雖然未曾設帳授徒,但實質上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學子不計其數,都以師道尊稱她。
孫恩之亂既平,新到太守劉柳素拜訪謝道韞。事後劉柳素常對人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
那喆感嘆道:“這女子太厲害了!王謝兩族果然是人才輩出啊。”
這時,翟小山和龐旭帶著護衛們圍攏過來過來,他們手裡大包小包的拎了不少東西。
齊九娘對崔道述說道:“公子,大家都買完東西了,我們現在去哪裡?”
曹德舜笑著說道:“我們過朱雀橋,去烏衣巷附近看看。”
崔道述見齊九娘手裡沒有東西,就問道:“九娘,你什麼都沒買嗎?”
齊九娘搖搖頭:“公子,我買了不少東西,護衛大哥們幫我提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