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許圭卻拿到了他們偷工減料的證據,導致陛下大發雷霆,勢破此案。
本以為至少王丘得交代出去,哪想到這趙御史下來,竟然如此迅速的將嫌棄全甩在了張介身上。
這一下,事情就變得很簡單了。
抓到張介,想辦法逼他背下這件案子;
或者永遠也找不到張介這個人,最後一樣能把鍋甩到張介身上,草草將此案了結。
雖然王丘暫時未能官復原職,但當夜他仍然很是興奮的在家中大擺宴席,笙歌燕舞。
然而許圭卻深知,此事必有貓膩。
這張介所謂的證據,為什麼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現在才出現?
看嚴世奮的表情,恐怕連他這個知府都不知道這些證據的存在。
那這件事就有意思了。
這些證據到底是真的,還是偽造的?
如果是偽造的,那又是誰偽造的?
能夠偽造這份證據的人,必然對杭城、錢塘當年借貸、款銀去向十分了解。
且此人一定身居高位,不然如何能弄到朱允炆的印章和簽押?
朱允炆當年就算再不濟,那也是皇孫!
身為皇孫,他借出來的銀子,憑什麼能流到張介一個小小工頭的手中?還被他捲款潛逃?
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
不過許圭心裡清楚,只要自己先對手一步找到這個張介,馬上就能搞清楚事實真相。
“可是,這個張介又去了哪裡?”
許圭當即就去調來,關於張介的所有案宗。
連夜翻查案宗,卻驚愕的發現,張介此人就像是一夜之間,忽然不見了。
根據案宗記錄的口供,張介的幾個手下在前一天還看到他。
可第二天這個人就徹底消失不見。
因為張介還欠著他們的工錢,幾個手下無奈之下,只能報官。
只可惜,王丘似乎對此事並不重視,象徵性的發了個榜文,就把這些人打發走了。
而之後,在找不到張介的情況下,才匆匆換上了王昌,接替張介繼續錢塘別苑的施工。
張介的消失,越來越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