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試卷被留了下來。
還有一篇是歌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
其深刻的寫了孔孟之道對於治國的‘精’闢論述,皇看過後也是連連點頭。
而最後看到了一張。
這一張便是樓雲的,樓雲的字跡剛勁有力,他寫的滿江紅很有氣勢。
而岳飛的這首滿江紅也是皇非常喜歡的一首詩。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是朱棣的夙願,自宋末以來,漢人被‘蒙’古人所欺近百年,若是元人善待宋民的話,他不會這麼快被推翻。
‘蒙’古人將漢民分為三六九等。
連新婚的姑娘要出嫁的話,第一夜也要送給‘蒙’古的保長。
有些漢人為了保證自己的血統,將第一胎生下的孩子殘忍的殺死。
元順帝暴政,加地方的‘蒙’古豪強破壞耕地變成草原,使得百姓忍飢挨餓,這才‘激’起了元末漢人的大規模反抗。
從此江山才落到了朱姓王朝的手。
而當年的朱棣,在當燕王的時候,他的職責便是鎮守北方與北元對抗,這也是為什麼建帝,不敢對他強行撤藩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朱棣不敢輕易對朱允常撤藩的原因。
因為他們都有重要的職責。
而當年為燕王的朱棣,鎮守長城的時候便將這首詩刻在了自己的寶劍。
長城是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而樓雲最後在自己的詩裡也寫到“不為前晉石敬瑭”一句。
這邊是寫的石敬瑭以割地為條件,藉助契丹兵力稱帝的那段往事。
在殘唐五代時期,群雄割據自立,大唐被朱溫的大梁所滅,而朱溫的大梁最後被李存勖的後唐所亡。
而最後的後唐則是被石敬瑭所亡。
石敬瑭藉助契丹的兵力的條件便是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而這十六州便有著華夏民族最為堅實的一道屏障便是長城。
秦始皇的修築的長城庇佑華夏千年。而因為石敬瑭的一己‘私’‘欲’使得華民族數百年遭北方侵擾。
大宋建國初期,與契丹相持幾十年為的是奪回燕雲這道堅實的屏障。
但大宋重輕武,國力孱弱,始終未能如願。
而沒能奪回長城屏障,這為後來的靖康之恥埋下了沉重的伏筆。
金人滅亡後,長城又沒有被重新奪回,從此漢室江山又落入‘蒙’元之手。
直到太祖朱元璋定鼎原後,長城才逐漸被奪回。
長城又再度回到了原王朝的手。
對於這段歷史,朱棣是痛心疾首,在他遷都北平後,便立下一句誓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為的是‘激’勵後世的君王,不忘華夏被異族鐵蹄踐踏數百年的恥辱。
對於樓雲的這份答卷,算雲妃不給他求情,朱棣也要給他狀元。
不為其他為嶽武穆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