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侍郎是僅次於戶部尚書的二把手,這個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雖然職務只是侍郎,但太子的身份在那裡,戶部尚書其實已經被太子架空了。而戶部尚書只不過是太子身邊的一個顧問而已。
而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國庫就在太子的手中,而軍需軍餉的調撥全部都要經過戶部的審理。
這樣太子就能壓漢王一頭。
不過太子並沒有剋扣他的軍餉,而是一文錢都不差的分發下去。而且太子還將每個士兵可以得到的餉銀的數目,以儲君的名義張貼到了各處軍營。
為的就是怕漢王從中作梗,免得最後太子落下一個剋扣士兵糧餉的罪名。
漢王雖然是個粗人,但是卻不是蠢材。
他掌軍這麼多年來,執法如山,從未剋扣過士兵的半分糧餉。
只有這樣的軍隊才是最有戰鬥力的。
而且他的直系部隊,他還是親自去分發給士兵糧餉。
對於軍營中貪汙,腐敗,受賄,剋扣士兵口糧的行為,他是絲毫不留情的。
而做出這些事情的那些人都被他絞死後,然後給他們的屍體塗上特製的油,然後掛在了軍旗的旗杆上。或者是轅門前。
為的就是警示其他的軍官。
正是因為漢王這種治軍嚴格,執法如山的做法,大明帝國的軍隊才是最有紀律,最能打仗的軍隊。
曾經漢王就用過一招,那是靖難之役時,李景龍的部隊追擊漢王的時候,那個時候李景龍手下有三十萬人。
而漢王手下不到三千。與其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而漢王邊打便退。
最後到了一處峽谷前,漢王吩咐士兵們將糧草輜重全都丟下。
而那些前鋒計程車兵,見到滿地的銀錢,馬上就失去了紀律性,每個士兵都爭先恐後的去搶那些丟在地上的銀子,去吃裝在車上的肉乾。
頓時李景龍的前鋒部隊陷入了混亂之中。
而先鋒官雖然盡力斬殺搶掠計程車兵,但是卻無法擋住緊隨其後的大部隊。
兵過一萬便漫山遍野,更何況是三十萬人。
瞬間三十萬人全都攪成了一團。
而這個時候漢王便抓住敵方混亂的時機,率領手下的三千士兵衝了上去,漢王胯下追風馬神勇迅捷,手中霸王槍更是勇猛無敵,李景龍的先鋒官只一個會合便被漢王刺於馬下,先鋒官陣亡,而先鋒部隊瞬間便亂作一團。
軍旗倒下,許多人都朝後退去。
就這樣,踩死踩傷者不計其數。而因為部隊反撲,死於自己人槍下,刀下者亦不計其數。
而漢王也絲毫不肯戀戰,一陣衝殺,挫敗敵軍銳氣後,便率部回撤。
而大明朝計算軍功的方式便是敵軍的頭顱。
而現在正是立功的好時候,趁著敵方陣腳大亂,相互踩踏的時候,多砍一些腦袋,說不定他們以後就飛黃騰達了。
但漢王手下計程車兵,並沒有去貪圖小利。
聽到漢王撤退的命令後,便緊跟軍旗離開。
他們的耳朵裡彷彿只能聽到漢王的軍令。而那一戰也徹底奠定了漢王在軍中的地位。
相對於這兩位的功績,眼前的這個趙王就顯得黯然失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