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更是橫徵暴斂,為的就是讓自己也體驗一下有權勢,有財色的生活。
這些出身低下的人,一旦得勢之後他們會比那些自幼身在高位的人還要兇狠,還要貪婪。
因此文治派一直是讓皇帝頭痛的一派,雖然他們貪汙腐敗,但是皇帝卻不能將他們全都剷除。
因為皇帝需要文治派去破格選士,文治派雖然貪腐成風,但是他們卻也為朝廷選拔了許多有能力的官員,而不像皇勳派,只是將自己的親支近派安置在那個位置。
皇勳派選官的規則基本上就是裙帶關係,這個官是某某個王爺的小舅子,那個官是某個大員的私生子,這種人無才無德,豈能竊居高位?
因此皇帝需要文治派去制衡皇勳派。
不過皇勳派卻也不是一無是處。
皇勳派是朝廷之中最為忠誠於皇帝的派系,因為這些人都是由皇親貴戚,以及各開國元勳的後裔們組成。
是誰給了他們這些特權,爵位?
當然是皇帝給的,他們很明白如果皇帝沒有了的話,他們的地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他們非常忠誠於皇帝,朱瞻基父子就是個例子。
雖然趙王已經掌控了全域性的局勢,但是皇勳派中的淮西勳貴們依然是遵從永樂帝的遺願,支援太子登基為帝。
這種忠誠度是不會改變的,他們保的也不單單是皇帝,是太子,更是他們自己。
因為他們支援的皇帝,或者太子倒臺的話,那麼他們的地位也將不保,他們的地位是皇帝給的,新皇帝如果不是維持他們利益的,那麼新皇帝一句話就能免去他們的爵位。奪走他們所有的一切。
因此皇勳派也是朱瞻基的大本營。
雖然李復不太喜歡皇勳派這些賣主求榮的勳貴們,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也不得不用他們。
李復還記得當年的事情,雖然當時的李復還沒有出生,但是卻也聽姐姐說起過,當年燕王的兵馬兵臨城下,包圍了金陵城。
而就是這些最該效忠於皇帝的貴族們,率先一步開啟了城門放燕王進城的。
李復自然是不會輕易原諒他們的,當年建文帝執意削藩,削藩的物件不僅僅是皇族,還有公侯等級的貴族。
當時建文帝的削藩並不像永樂帝那樣柔和,而是雷厲風行的。
因此才招來了皇勳派貴族們的不滿,而當時燕王的使者也已經潛入了金陵城策反了當時皇勳派貴族階級的首領寧王,就由寧王策劃發起了金陵城陷落的序章。
那就是集合城內所有貴族的實力,然後從內部幫助燕王開啟一門,放燕王的大軍進城。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他們的地位。燕王給他們的條件是一切如從前一樣。
什麼都不會改變,他們依然可以有他們的榮華富貴,乃至於封地領土,就是這些蠅頭小利打動了這些貴族們的心,然後他們開啟了金陵城的城門幫助燕王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