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章 七結義

周淵手一揮,三百禁軍立即將整個中軍大帳外一排排帳圍得死死的,其餘的軍卒回帳篷休息;趙士從跟著景王進帳後說:“殿下,秦州等地的大批官員正在鳳翔府公幹,聽聞殿下到來,多想拜見。”

秦州是秦鳳路路治所在,離鳳翔府四百里地,分明是大批的官員接到訊息趕來鳳翔府,可是趙士從只能說公幹;景王趙杞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人,曉得自己是鄭皇后的嫡子,有些人對自己多少有些心思,不過趙杞有自己的考慮,想了想說:“範圍小一點,我正好也到鳳翔府替父皇看看民情。”

“那是,下官立即圈定名單。”趙士從自然沒問題;可是這樣一來,像劉仲武這樣致仕的人就顯得官位不夠,楊志等人就更不用說了。景王走後,這些人就留在了軍營中,劉仲武楊志等人被安排了各自的帳篷,劉仲武還是把楊志找去,問楊志:“你感覺這些軍隊如何?”

楊志的感覺,這些軍隊還是訓練有素的,甚至比自己呆過的怨軍都強了不少,關鍵是這些戰士打仗如何,要是花架子,那真的就是害人害己;不過劉琦曲端王彥焦安節四人在場,楊志可不逞能,就在嘴裡蹦躂出兩個字:“還行。”

劉仲武立刻給楊志一腳:“還行,你可是遼軍中的統制,也是到目前為止斬殺金軍最多的遼將,就這點眼力,這些人在西軍,也是第二流的貨色。”

曲端王彥都是一臉的無奈,換個其他人說這話,早就一拳打過去了,可是這是劉仲武說的,目前西軍資格最老的將領,哪怕把自己說成一團爛泥也不能回嘴;楊志沒有躲讓,硬受了劉仲武一腳說:“劉老,話不能這麼說,漢人和那些馬上民族天生就有差距,那些蕃兵的武力肯定比漢人強,但是軍隊還在於有自己的特色,最關鍵的是看將領。”

劉仲武手一指劉琦四人,嘿嘿笑道:“你還不服,那你就說說他們幾個。”

楊志看了一眼,嘀咕說:“劉老,你不是讓我得罪人嗎,再說,天機不可洩露。”

劉仲武老而成精,怎麼會讓楊志這麼輕易過關:“如果你是主將,怎麼安排他們四個人?不許推卸,一定要說。什麼天機不可洩露,那都是讀書人的彎彎繞。”

眼前四個人大部分在歷史上都留下了名字,劉琦在順昌以少勝多,破金兀朮柺子馬,與韓世忠岳飛等並稱中興名將;曲端後來在涇原治理軍隊,招集流民潰卒,大敗金兵收復秦州,抗金名將吳玠率領的就是原來曲端的隊伍;王彥入太行山建立“八字軍”,部眾十多萬人,屢破金兵,名振河朔;只有焦安節差了點,楊志想不起來有什麼光輝的事蹟。

楊志無奈,乾笑了幾聲說:“劉琦曲端王彥都是可以獨領一方的大將,要是論成就,劉琦將來可能最大,曲端王彥的性格都容易被人在後面捅刀子。”

楊志沒有胡說,曲端就是被副將吳玠謀殺,王彥和岳飛也處不好,其實都大大影響了抗金之戰,也給宋高宗趙構造成了手下將領桀驁不遜的看法。劉琦曲端王彥彼此認識,都暗暗驚訝於楊志對他們的瞭解,曲端王彥也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個短板;只有焦安節滿肚子不高興,楊志連說他都沒有說,明顯在楊志的眼裡,他比劉琦三人差了一等。

可是楊志看見劉仲武的眼光暗叫不妙,劉仲武目露神采說:“王厚之後,我在西軍再也沒有遇到你這樣的人,楊志,要不我向童太尉推薦,你到西軍自領一軍?”

楊志怎麼會主動提這個茬,在這個問題上,楊志早想好了,在原先的歷史上楊志是北伐的先鋒,要是這一空間還是如此,自然會好好利用,否則不想提前表態,最後牽扯到宋徽宗父子的爭鬥中去。楊志苦笑著說:“劉老,眼下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名將,你讓我安安心心做個捕快,或者去做生意不好嗎?”

“原來你是這麼認為的?”劉仲武眼光閃爍著,沉聲說:“等會我們到帳裡喝酒,好好談談,你們幾個也一起,你們年紀差不多大,好好相處,以後可是幾十年的時間。”

劉仲武早有準備,立即吩咐家將安排酒宴,又喊來張八百與米友仁,還有從長安跟來的兩名官員,京兆府計程車曹參軍張浚統制官趙哲。大家都是明白人,沒有人抱怨自己被人看輕,大家談談江湖趣事和兵法,倒是其樂融融,酒到半酣,張八百突然問楊志:“聽說你和耶律大石是結拜兄弟?”

由於靈貓的出賣,這件事已經是遼宋皆知,甚至在朝堂上成了很多人攻擊楊志的證據,從汴梁送來的邸報中,尚書右丞張邦昌就在為此指責楊志,不過範致虛認為楊志前罪俱赦,一個結拜兄弟就不能再做文章。楊志自然點頭承認,張八百很乾脆地說:“那你們這些人也可以結拜啊,今天月色真不錯。”

楊志猜到張八百意思,略帶為難地說:“我沒有問題,就是怕高攀各位。”

劉琦放下酒杯說:“楊兄,你說什麼,要知道你的官品在我們當中可是最大,我一定沒問題。”

米友仁是楊志師弟,自然沒問題;曲端王彥趙哲抱著多一個朋友一條路的想法,紛紛點頭答應,焦安節想了想也同意了。張浚是西漢留侯張良唐玄宗時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後代,政和八年登進士第;張浚從來不說誑言,想了半天還是拒絕了張八百的建議,向劉仲武告退,提前離開了宴席。

楊志七人按照年紀分別是楊志王彥趙哲焦安節劉琦曲端米友仁,一起焚香而拜發誓說:“念楊志王彥趙哲焦安節劉琦曲端米友仁,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