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0章 地穴石

知客僧醒悟自己說快了,解釋道:“我家是寺內佃農,先人從太原逃避戰亂而來,按照當時相國寺接受難民的規矩,每一代都要出一個男丁做僧人,戰亂期間是為了延續寺廟的香火,現在嘛,家裡是為了多免點賦稅,我也快活一點,稱了自己向佛的心思。”

原來如此,僧人是可以免稅賦的,楊志頷首問:“這三座佛像有何講究?”

知客僧低聲道:“佛像本身沒有什麼古怪,只是聽寺裡傳言,資聖閣的佛像是先畫出來,然後根據畫像再雕佛像。畫師據說是吳道子的後人吳仁儕,然後孔循親手雕刻,所以價值在做工上面。”

吳仁儕畫畫楊志可以想象,孔循雕佛像那就是怪事了,這三座佛像的雕刻名僧星衍花了六年時間,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才幾年,孔循這麼有空?楊志斟酌著問:“孔循一個富商加官員,有這個能耐?”

知客僧合十道:“師叔有所不知,這件事在相國寺有記載,前代高僧曾註釋,孔循本身就是當代雕刻的大匠,因為有吳仁儕的畫,孔循每次都是先雕一個佛頭,剩下的事交給兒子和工匠,等佛像雕完,他最後再來檢查完善,所以真正孔循出手的時間並不長。”

看上去是孔循出手沒什麼疑問,可是五代時候差不多年年有戰事,孔循身為高官肯定工作繁忙;楊志懷疑,孔循肯定是有什麼講究,假如留下線索,不是在佛頭上,就是在最後完善的時候做在了佛像身上,難怪名僧星衍複製的時候那麼注重細節,應該是在尋找線索。只是現在是大白天,香客僧人經過資聖閣不斷,楊志壓根沒機會衝到佛像上觀看,楊志端詳著佛像說:“寺內可有這方面的文字解說?”

知客僧想了片刻,遺憾地搖了搖頭說:“都是僧人的隻言片語,有的寫在日記裡,有的寫在寺廟的記載中,沒有專門的編撰。”

楊志微笑著遞過五兩銀子說:“講得不錯,賞你的。”

知客僧急忙躬身謝過:“多謝師叔,這資聖閣還是當年吳道子做文殊維摩菩薩壁畫的地方,相藍十絕之一,吳帶生風的典故留於正史,只可惜是此閣已經是後來重建的,風流不在,往日的神韻現在只能憑空想象。”

吳道子在很多寺廟都留下過畫作,剛出師時受到張僧繇師父指點前往大相國寺拜訪,真心方丈向吳道子請託作畫。吳道子在寺中停留數日,藉著月光如銀,讓僧人果立身著袈裟,打出各種手印,一連數日後,吳道子突然有了靈感,筆走龍蛇,一口氣畫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文殊維摩菩薩像。

據說畫中文殊菩薩頭懸明月,雙眼有一種無上的慈悲和憐憫,在大殿裡無論你躲到什麼地方,那柔和轉動的目光始終跟隨著你;而文殊維摩菩薩的衣著更是被吳道子畫得神乎其神,衣袂飄然,起卷自如,彷彿給室內帶來颯颯涼風。相國寺因此車水馬龍,吳道子之聲名也藉此而傳揚天下,被唐玄宗特封為翰林學士。

楊志看見知客僧眼裡狡黠的目光,沒有言語,停留了片刻,拿出十兩碎銀子送入功德箱中;知客僧眼光一掃,便曉得楊志不是一心向佛的人,只是喜歡聽一些故事罷了。相國寺是皇家寺院,平日裡有朝廷的賞賜,上千畝的良田山林供養,香火興盛不說,作為知客僧看慣了權貴的一擲千金;只是功德箱的香火全憑自願,多少由心。

知客僧想到楊志要看法器,吃不準自己這個師叔到底要唱哪一齣戲,既然不虔誠,那麼應該對法器不會在意,只能把楊志帶到智清大師面前。智清大師想到楊志是江湖高手,連舍利子那般的佛門至寶都沒有覬覦之心,頓時有了主意,笑道:“師弟莫不是想尋找一些幫助自己的佛門器物,我們是自家人,就不說那些開光的法器了,相國寺菩提院內有一個兵器庫,專門是存放那些僧人的遺留兵器物件,一般的情況下只供本寺僧人挑選,師弟不是外人,要是有興趣的話,不妨隨我一觀。”

有智清大師帶路,平日裡不讓外人進的菩提院也是大開方便之門,平日裡應該是僧人自由出入,一間大石屋連鎖都沒有。楊志跟去看了才知道,那是掛單的僧人遺留下來的一些護身的武器和奇形怪狀的飾物,相國寺本寺的度牒僧人大都是師徒相傳,師父死了連衣服都留給了徒弟,哪來的什麼遺留之物。

知客僧心中其實有些失望,在他的意識裡,兵器庫裡的東西都是不值錢的玩意,只是有些僧人為了練武,有些僧人為了出門防身,才會來選上一兩樣刀劍或者弓弩,真要是有什麼神兵利器的話,早被拿走了;再說,這位楊師叔身上帶著龍雀寶刀,那是當年皇族之物,怎麼會對這些看上眼。

楊志看了一圈,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包袱,包袱裡是四串佛珠和木魚佛像,不過慎重起見,楊志沒有說這些東西的來歷。智清大師仔細看了六件法器後,在房間的拐角一堆雜物中拿出一塊半圓環形的石頭,烏黑的顏色,看上去普普通通。

智清大師遞給楊志說:“這是終南山的地穴石,寺內記載,原來一個吐蕃僧人把這塊地穴石放在金缽中,可以在金缽上施展寒熱不同的兩種玄功,一種是終南山巨崖洞的冰魄功,一種是峨眉金光寺的火龍功。可惜他表演武功的第二天去了杏花岡,回來的時候已經身負重傷,連金缽都被人打碎了,那個僧人最可悲的是被火龍功所傷,當天夜裡就死了。你現在面臨兩條路,要不然苦練一種,要不然就要考慮將幾種功夫融匯貫通,有時間你可以去向四鰭禪師或者智真師兄請教,但是最關鍵的是你自己,因為你會的幾種功夫不是失傳多年就是無人練成過,其他人很難給出恰當的建議。”

:。: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