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鬚老者點頭,說著:“這是自然,各位先看著這青蓮!
當年黃石公輔助君王,並且得了天下,立炎漢基業,方才有緣得了青蓮道果,孕育得種之後,當年道君坐化之前分賜下,吾等這一脈在此尋得這洞天,造就了這青蓮。
吾之一脈傳承至此已然九十年了,這九十年來,每年都有弟子行走天下,或主持道觀,積蓄香火,或治病救人,積蓄功德,或靠近官員,輔助執政,如此才積蓄一絲絲氣運。
這青蓮介於現世和法界之間,能鎮壓氣運,使我們這一道脈氣運不至於流失,又能培養青蓮,壯大氣運,單看這青蓮周邊之水深淺就可知本門氣運,並且我門神通法術,如今也皆由此而施展!
而這青蓮周圍的外顯之神水就是我道脈功德所化;此神水有八種殊勝,即: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
同時,神水包圍青蓮,又具有:甘、冷、軟、輕、清淨、無臭、沐浴清香、用之不傷體八特質。”
這話大家都清楚,但是都凝神聽著,心知這接下來定然就是有轉折了,於是都認真聽著。
果然,這掌教道人頓了一頓,又說著:“原本以來,一直增長,可是自去年聖人降世之景以來,這青蓮池之水不增反減,這就是不祥!
諸位同道也知,我們道脈如今在各地有上百人同時積累功德氣數,又有青蓮池鎮壓氣運,若無人倒行逆施,絕對不至於這樣。
這氣運關係我們神通法力,若是氣運全去,就算咒法神術個個是真,也難以影響現世……重安,你將從凡世得來情況,與眾人說了。”
道人重安,此時站出來應著一聲:“是!”
就一一把蜀地的事一一說出,重點就是點出了漢家再出明君,以及道脈外傳長老閆式夫妻之死,以及潛龍所在的李家將要遭逢變故。
“這些訊息,是外門弟子傳回,又由重安親自去確定,不會有錯,諸位同門,可有何高見?”掌教此時看向左右,問著。
這些道士,聽此訊息,面色凝重,漢家明君這可非是小事,在這個時代,帝皇能被稱之為明君,那可非同小可。
皇帝這個職業也是要天賦的,就比如大漢朝,大漢皇朝有天賦的皇帝可是真的不少,至少是遠遠的勝過當年的大秦國,像是大秦國秦二世那般敗家業的皇帝,大漢朝是沒有的。
最有天賦的當屬孝武皇帝和孝宣皇帝這兩位了,孝武皇帝當時面臨的局面,這個世界幾十年後,一統天下的晉國也會遇到;而孝宣皇帝當時所遭遇的,數十年前的漢獻帝和如今曹魏皇室也在遭遇……
一個有天賦的皇帝,就是有著能力挽狂瀾的本事,再說大漢朝數百年的基業至今,龍運潛藏,天下仍有無數心懷大漢之士。
這也就罷了,王朝興衰,其實和道脈興衰卻是影響不大,但是其後的那些事,卻是關係著他們這一門道脈興衰。
因為秦嶺中的羌人李氏是他們選擇的潛龍一脈,雖然還未曾完全繫結,但是已經開始進行投資了,這氣運也就有了牽連。
“經雲:欲求鬼仙者,五百功德氣運,欲求地仙者,三千功德氣運,天仙和府君者,三萬功德氣運,而帝君位,不但需要百萬的功德氣運,還需要真正的龍氣;
功德氣運本形縹緲,如今有這青蓮顯化,有著這青蓮池,化作這神水,才讓我們這一支道脈,有了復興之機,這功德氣運事關重大,也是本門成真之根基,而今這事,的確有些不對,思之當年真君推斷,潛龍如今,應該還未曾到出世之時才對,潛龍出世,應當還在三十年後,為何如今竟有隕落之勢?”此時一道士出神一會之後,卻是說著。
“對極,吾觀之,潛龍一族,竟有破滅之勢,本來這應該是潛龍資糧,可如今這顯然已成劣勢,莫非天機變化,便指此事?”一煉氣士此時出言說著。
掌教真人卻將目光落到重修身上:“重修,你如何看此事?”
都知重修是他們這一脈中少見有望氣術天賦者,眾人目光皆落於此人身上。
重修雖然年輕,但是此時卻毫不怯場,站起身,朝眾人一禮,隨即面向掌門,說著:“師父,重修在此之前,便在做觀氣之術,雖未察覺到細節之處,卻可斷言,的確有變數出現了。”
“若如你所言,此事,怕是錯不了了。”掌教真人此時嘆一口氣,環視眾人:“諸位同道,此事非同小可,若坐觀變數繼續發生,只怕這潛龍天機,會有大變化,若真的是選錯了潛龍,到了那時,我等皆逃不過天譴,莫說修行有成,便是道業壽數折損到底,恐怕亦不能免罪。”
眾人都是凜然,如若還是凡人,一無所知的,自然是不懼天譴,因為凡人之靈很難感覺到,但是修真煉氣士,氣運超脫肉體而與天地共鳴,一有天譴,卻是直面,這就像是,一普通人走在路上一無所知的被天降隕石砸死,而道門練氣士卻是眼睜睜的看著隕石臨身,但是卻逃不了,而這過程不是一瞬間,而是很長很長時間。
“如今,只能再派人下山了,只是吾等煉氣士不益干預凡世之事過甚,只能派行走武士前去了。”
道門的行走武士,非一人,是一群人統一稱謂,在這個世界,煉氣士有神通法力,單是肉體層次的戰鬥,卻也難以對抗軍隊,如是有甲士上百,圍困住一真人,就能將其斬殺;就是當年真君,面對十萬大軍的鎮壓,最終也只能坐化。
因為這世界,不但是有著練氣士,還有著其他的道途,自當年諸子百家之後,如今那些大士族,都有著超凡傳承所在。
而在天下,最多人習練的,還是凡身練體的武道之路。
武道一路,也是精絕,雖然不如練氣士有著種種的神通,但是修煉至精深處,卻是有著萬夫不當之勇,這等人物,當年群雄逐鹿之時,可是出世了不少;而道門自然也有人專一修習武學,這群人,大多為前代煉氣士後人,只是沒有修道天賦,那麼養于山上,自然就轉修武道。
武道的門檻低,但是需要的資糧可不少,不過比著練氣士需要種種玄虛的大藥,武道之路卻是簡單,只需要吃肉吃糧就可以了。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傳承,許多道脈,都對武術經過精益求精,演化出一門門精良的武學,這些人雖然不精玄學,也無法修成仙業,但是肉體精悍,精滿氣足,舉手投足都可殺人。
這類人在道脈傳承中,開始時名稱不一,有稱後來統一被稱之為道門行走武士,而能被道門稱之為行走的,其中任何一人,放至山下,都有百人將的本事。
只是武道之路,甚為兇險,一旦下山,就纏入了這紅塵羅網之中,卻是再也掙脫不得,甚至就是武道邁至巔峰,最終也可能身首異處。
當年的項王,後來的兵仙韓信,乃至冠軍侯霍去病,溫侯呂布,漢壽亭侯關羽等等,都是邁步了武道巔峰,有著萬人不擋之勇,但是又有哪一個安度晚年?
因此,縱有驚人才能,卻少現於世,偶然出現,也會如同曇花一現,幾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