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0-46經營大清

北京紫禁城養心殿內劉子光正坐在康熙的寶座上兩條腿翹在龍書案頂上一晃一晃的手裡拿著吏部整理出來的漢官名錄踅摸呢。

當年滿清入關以後大規模使用了漢族降官因為滿人只擅長打仗對於文化教育經濟等領域一竅不通所以沿用了很多漢官並且效仿漢人制度廣開科舉有短時間南明政治**倒也有些對明朝失望的南方讀書人跑到北京來應試這些年以來滿清開了四次春闈弄了幾百個進士這些人裡面不乏有真才實學的人。

眼下劉子光和滿清曾經遇到的情況一樣手裡嚴重缺乏文官他紅衫軍裡全是能征善戰之士攻城略地行治理國家可指望不上他們書院還在建設之中暫時還無法提供文官只好從滿清的降官裡面挑選了。

這本檔案裡記載著北京城內所有漢官的名字和履歷劉子光一目十行看下去挑了一些名字用鉛筆在下面做了標註然後對侍衛道:“去把名字下面劃線的人給我找來。”

侍衛這邊剛出去那邊專門服侍劉子光的小太監就進來了隔得遠遠的趴下奏道:“大元帥皇上來給您請安了。”

如今的共榮皇帝每天早晚都要來給劉子光請安大清的傳統是以孝治天下身為劉子光一手扶持起來的皇帝富綬自然要儘儘孝道了。

劉子光一聲:“傳。”富綬便恭恭敬敬地進來了不是上朝的時候皇上穿的是便服一身明黃色的團龍馬褂頭戴瓜皮帽當中一顆大大的美玉想比之下劉子光就寒酸多了一件半舊的戰袍橡膠底帆布身的戰靴頭上連個帽子都沒有但是人家的氣度在那裡放著了大馬金刀地一坐不怒自威。

富綬進門就磕頭嘴裡還唸叨著:“臣弟給大哥請安了大哥身子骨可安好?”劉子光大大咧咧地說:“好的很皇上也要保重龍體哦。”

就這兩句話請安過程就算結束然後富綬在劉子光派給他的八個黃馬褂侍衛護送下回他的乾清宮蹲著沒有劉子光的同意他連出皇宮的自由都沒有更別提私自會見任何人了這種日子比當年當太平王爺還不如呢富綬這個悔啊可是事到如今已經無法挽回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好在可以穿龍袍稱孤道寡在太監宮女面前威風一下不管怎麼說也是當了皇帝的哪怕是兒皇帝也是皇帝啊。

不多時劉子光挑中的漢官們就來到了養心殿外老老少少一大群有穿著自己訂做的明朝圓領官服的有穿清朝式樣對襟官服的但是全部都剪掉了辮子老實說這群人裡面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德才兼備的因為在漢人政權尚且存在的情況下投降敵人主動投靠敵人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但劉子光並不打算追究這些人道德虧欠的問題他現在要得只是有才能能治國的人。

劉子光好歹也算在官場上混過一段時間的人了搭眼一看隨便問幾個問題就能看出來一個人是否有才能他採取的是挨個面試的辦法輪流叫他們進來問話可憐這些官員自詡滿腹經綸書畫詩詞樣樣精通可是在這位“太上皇”面前一點也施展不出來人家只問幾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當滿清的官?對於自己的前途有什麼想法?對於這個國家的前途有什麼看法?雖然是三個極其簡單的問題但是包含的內容卻是很多。

對於第一個問題大多數人是聲淚俱下後悔當初認賊作父為虎作倀更有人表示當時情非得已身不由己;對於第二個問題官員們都表示願意繼續在現有崗位上揮聰明才智個別人還請求劉子光給他們更重一些的擔子;對於第三個問題答案就很多元化了但是總體上都是說天下必將一統大明必將恢復往日的榮耀。

經過一番挑選劉子光淘汰了一些人又選中了一些人在選中的人裡面最突出的有三個人分別是熊賜履、李光地和高士奇三人中熊賜履年齡最大是順治十五年的進士今年三十歲了而李光地和高士奇都是康熙元年恩科的進士還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三人都是南方人熊賜履是湖廣孝感人李光地是福建泉州人高士奇是浙江錢塘人千里遙遠的跑到北京來考進士做官還居然考中了說明確實有點真本事。

三人在漢臣中算不得出類拔萃的官職也很低微只是翰林院侍講、庶吉士之類的微末文官但是他們在回答劉子光問題的時候驚人的統一都是說就是為了做官才來北京應考的對於自己的前途都是表示願意從此忠於大帥請注意是忠於大帥而不是忠於大明這一點很容易忽略但是卻很重要對於國家的前途三人都侃侃而談一展所長熊賜履從天下大勢講起剖析了滿清失敗的種種原因和對未來的看法大興貿易降低稅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是他的建議。而李光地則從科技方面講起說滿清不注重科學技術故步自封才導致軍事優勢的喪失未來的戰爭必將淘汰騎射這種曾經輝煌的戰法而是用大規模的火器部隊代替而維持火器部隊則需要展經濟不斷進步時刻保持科技優勢。高士奇則表示要想興旺國家必要重視教育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當今的科舉制度已經落後必須加以改革。

這三個人的見解比較先進和劉子光的想法很有相似之處而且他們都是爽快人劉子光寧可使用真小人也不喜歡用偽君子文人和武人一樣學得一身本領自然想換個封妻廕子他們毫不避諱就是想做官的說法讓劉子光覺得對胃口這三人可用!

於是熊賜履被封為戶部尚書李光地被封為工部尚書高士奇被封為禮部尚書六部之的吏部尚書還是要交給自己人做兵部刑部也不能讓外人把持劉子光從紅衫軍裡挑出來幾個千戶級別的軍官擔任了這些官職可憐這些軍官把紅戰袍一脫就要當尚書大人他們哪裡會當文官啊幸虧這個共榮小朝廷所管轄的範圍不過是直隸一帶而已天津安平山海關又都是明軍的軍管之下所謂六部的命令連京城都出不去所以也不算太為難他們。

李光地向劉子光推薦了兩個人欽天監的洋員南懷仁和翰林院侍講戴梓南懷仁是幫康熙鑄造大炮的功臣而戴梓則是自幼喜愛機械、兵器對此道頗有研究。

劉子光很高興將兩人收歸帳下算做紅衫軍的人等回南京的時候一併帶回南懷仁原本懼怕劉子光恨他幫清國鑄造兵器而降罪哪知道不但無罪還能去南京傳教自然滿心歡喜而戴梓能去夢寐依舊的南京大明皇家科學院京師理工大學堂學習更是開心的了不得。

北京城塵埃落定滿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朝廷里根本沒有滿人的位置僅有的幾個四品以上官職還是副職為了保證太和殿上有幾個滿人裝點門面才刻意保持的。八旗兵們沒了兵器沒了戰馬每日只能蹲在兵營裡坐吃等死不過有小道訊息說朝廷就快派他們出去打仗了劉子光才不會放過他們這群不安定因素只等時機合適便會將他們打亂建制和綠營漢軍混編到山西去抄西夏人的後路。

不出劉子光的所料南京的危局很快就解決了上海水師的炮艦逆流而上封鎖了洪承疇的退路鎮江、蕪湖、合肥、江南各州縣的勤王兵馬也一起向南京開進雖然不算精兵但是多路開進也是很能給清軍造成壓力的。

南方水網密集騎兵難以揮優勢那順格日勒的部隊搞了幾次圍城打援都失敗了想狙擊人家結果被引到沼澤裡損失慘重。

洪承疇嘗試著攻城才知道南京被稱為虎踞龍盤不是浪得虛名防禦力量甚至比青島還要猛烈些朱由校把京城能動員的力量都派上去了兵工廠裡那些準備往北方的先進武器全都招呼到清軍頭上炮彈就像下雨一樣洪承疇突擊南京講究的是個快字既然一擊不中就得趕緊撤離不然有被包餃子的危險得虧他用幾條戰船吸引了明軍炮艦的注意力連夜將軍隊撤回了北岸倉皇北返了。

雖然京城之危解除但是朱由校心裡總不是個滋味兒連十三道急電讓劉子光回來救駕他居然不為所動只說派李巖回來馳援結果一聽說危險解除硬是把在半路上的李巖部隊又給調了回去這分明是不把皇上放在眼裡嘛。

朱由校的不滿劉子光並不知道他只是憑藉自己的判斷力認為洪承疇不會給南京造成太大威脅如果牽扯了北京的戰局就是被敵人拖著鼻子走了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如果當時全軍馳援南京那戰事至少要被耽誤好幾個月。

愛新覺羅家的皇莊、避暑花園、行宮、獵場還有國有的煤礦、工場都成了戰利品上海證券交易所裡面北票的價格再翻兩番依然是有價無市就連新增的股票都被高價搶購一空藉助內部關係早就以行價購買了一大筆戰爭股票的彭靜蓉和胡懿敏狠狠的爆了一筆如果將她們手上的股票變現的話恐怕有千萬兩之巨。

劉子光就像是一個大企業的ceo強行收購了大清這個市盈率很低的公司從而使母公司的股票暴漲大大賺了一筆。而且這位ceo並不打算吃幹抹淨走人他還要將大清這個公司繼續經營下去創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