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省略萬位以下數字的結果,後面還有七千二百一十六的尾數。
朱靖垣腦內換算了一下,按照1024進位制是16M,不過實際容量相當於前世的32M。
嗯,這是很大的一個硬碟了。
記憶體是賬本,那硬碟自然也就是倉庫了,實際上也確實是資料倉儲。
賬本和倉庫的含義區別巨大,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弄混了。
同時這也說明,無論是臺賬還是底賬還是庫,也就是執行記憶體、只讀記憶體和硬碟,在物理上都是按照二進位制製作的。
因為早期計算機器硬體效能非常有限,直接在硬性層面做二進位制對位,方便程式呼叫也能夠略微提高硬體效能。
只不過工部對外標註的容量,實際上下意識的採用了傳統的十進位制。
所以這個資料會變得越來越大,同時幾乎永遠不可能出現簡單的整數。
朱靖垣可以想象的是,大明的計算機從一開始,就直接上了十六爻一組的模式。
那到了計算機普及的新時代,就能原生避開很多程式上的小問題。
一個位元組八位元的規則下,單位元組容納的最大編碼數量是256個,從0到255。
如果程式設計師沒有提前設定好允許用兩個位元組來處理,那資料超過255就可能會出問題。
或者乾脆禁止使用255以上的數值。
在大明的電腦上,這個上限將被提升到65535,直接超出常用數字的範圍。
但這也會讓類似問題暴露的更晚。
引起重視的時間也會更晚。
類似的情況還有32位系統最大支援4G記憶體問題。
在大明的電腦上出現的時候,應該也會是按照二進位制計算4G的時候。
但是這個記憶體的實際容量相當於前世8G。
8G記憶體的電腦,遭到衝擊的時間,會明顯比4G晚一截。
眾所周知,一件工具的問題越少,流行和使用的時間越長,那麼真的到了不得不升級換代的時候,遺老就會越多,阻力也會越大。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人大力推動,大明以後的32位系統會更加頑固。
不過有自己在,自己可以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普及之前,就推動處理器純64位化。
自己是皇帝,能夠控制整個大明,甚至能夠影響整個世界。
自己可以幹一些不計成本的事情。
可以強行提前制定好特定的規則和制度,以避免很多的混亂和麻煩。
比如說,在大明普及的個人電腦和手機之前,直接就把處理器和系統升到六十四位。
那在自己有生之年都不會出現儲存和計算上的瓶頸了。
朱靖垣心中考量著這些情況,評估和對大明和前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脈絡,覺得現在有必要做點什麼了。
要給大明的計算機產業提出新階段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以及規則了。
於是朱靖垣又繼續問了一下關於編碼的問題。
汪萊雖然是剛剛調到工部,但是本身就是工匠系統出身,原本也要用計算機。
本身對這個機構非常的熟悉,知道他們是怎麼設計和製造的。
“陛下,底賬的字型檔點陣資料,暫時只做了一百二十八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