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有專門僱傭人的中介服務,林言第二天就去找人。
當天就找了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這家人是從外地來的,為了供養兩個娃上學,夫妻兩人沒事就出來打工。
林言考察過後覺得不錯,花紅也覺得好,就把他們一家留下了。要求夫妻兩個必須有一個常住在家裡,方便照看花紅。
家裡事解決,林言心中隱憂消散,她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
九月份,聯盟月報釋出了一條訊息,腳踏車廠推出了五百輛腳踏車,心動的人聞風而動。
三年前,腳踏車轟動一時,人人都想要擁有。儘管買不到,但時不時地還是會被經常提起,眼饞的人都盯著科研院的樣品。
這一等就是三年,終於等到了腳踏車問世。
訊息一出,腳踏車廠就被人圍堵了。
林言打聽過了,一輛腳踏車售價最低三元起,供不應求。
想要買的人太多,哄搶抬價,甚至炒到了十元一輛。
第一批腳踏車造成的轟動場面,讓很多商家眼紅,奈何腳踏車廠科研院直管,沒有售賣技術的打算。
林言也有一輛,上下班騎車,成了太陽城的新風潮。
接下來一個月,來仲裁院反饋情況的人絡繹不絕,想要腳踏車的人太多,卻生產不出來。
最忙碌的當屬腳踏車廠負責人陸正,從葉聰找他秘密建廠,他就壓力巨大,好不容易耗費三年時間做出來了第一批成品,還沒喘口氣,麻煩接踵而來。
這幾年他經常被科研院催,不得不拼命加快程序,終於確定了加工過程,解決了所有問題,成功做出合格的成品。
本以為萬事大吉,只等著賺錢了,沒想到還要天天被人催,不得不加班幹活。
腳踏車廠投入巨大,月產量最多隻有一百五十輛,想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太難了。
實在頂不住壓力,陸正忐忑地等在科研院的會客室。
今年,科研院長換成了石智,不像葉聰好打交道,每次有事來找人,陸正都有些發憷。
石智是出了名的不好惹,誰也不想沒事找上門,他這也是沒法子了,誰讓腳踏車廠不像別的廠子,完全屬於科研院管理。
當年,有人高價買技術開辦腳踏車廠,科研院一直沒放手,把技術牢牢抓在手裡。也是因為科研投入太大,財政無法支援,只能自己想辦法賺錢。
腳踏車廠就是科研院看好的賺錢利器,一旦盈利,除了交稅,盈利會全部投入技術研發。
整天有科研院這個吞金獸張著大口等著,陸正的壓力可想而知。原本有葉聰在已經夠難了,誰曾想換了石智,更讓他頭大。
“找我啥事?”
聽到石智的聲音,陸正猛地回神,瞥見他不太好的臉色,一時更加緊張,“找到廠裡的人太多了,供不上貨。”
自從天斷山調回來,石智就鮮少露面,一心撲在試驗室裡,最不耐煩處理這些事務。他直接道:“你看著辦就行。”
“我,我不知道咋辦啊。”陸正真的要哭了,“第一批腳踏車推出,三天就賣完了。這幾天路人都圍在廠門口,廠裡一個月最多能做出來不到二百輛,遠遠不夠啊。你那麼聰明,一定有辦法。”
被陸正期盼的眼神盯著,石智耐著性子說了一句,“你把現在廠裡的生產過程說一遍。”
產量供應不上,只要找到關鍵問題,解決了就好。據他所知,腳踏車是由多個零部件組裝完成,卡脖子的部件應該是鏈條和齒輪的製造。
陸正一手組建的廠,對所有過程再清楚不過,當即把現在的生產模式說了一遍。
等聽完後,石智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他,陸正心裡咯噔一下,“怎麼了,哪裡做的不對?”
石智這個樣子,讓他心裡很沒底,像是犯了大錯。
“所有部件都是廠裡自己做,你是不是傻啊?”
“腳踏車的技術不能洩露,可不得自己做?我都是找了可靠的人來做,確保萬無一失。”陸正一臉真誠,他覺得就該這麼做,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放心。
石智深吸一口氣,真不想和傻子說話,但想到自己好歹是院長,腳踏車掙了錢就能做更多的研究。他道:“城裡那麼多金屬加工廠,你把關鍵部件掌控在手裡就行了,那些常規的部件交給其他廠裡來做,合作才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