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91 教育問題

白草鎮是西天路沿線設定的鎮子,距離太陽城約百里,是中州的西部門戶重鎮。

紅楓鎮沿著太陽河向南六十里,以大片紅楓樹聞名,作為中州南部的門戶,地理位置特殊。

從紅楓鎮沿著太陽河而下是花城,這裡是中州和海州的交界,劃分到海州地界。

各州的政策自己制定,人口是州長政績的考核專案,每年一考核,誰都不想臉上難看,定會卯足了勁吸引人才。

安州和永州例外,考核的專案也不同。

林言接著道:“除了人口外遷,安州和永州的教育問題確實要重視起來。學校太少了,競爭激烈,很難普及教育。基礎教育要抓起來的同時,對那些天賦好的,也要考慮,我想在兩州各設一個州立大學,從聯盟大學挑選一批人過去任教。”

那麼龐大的人口基數,總有人出類拔萃,不能都向著聯盟大學蜂擁而來。也有實在貧窮,到太陽城的路費都掏不起,更何況上大學的學費。

這幾年,聯盟大學的招生人數激增,彙集了八州的佼佼者,競爭十分激烈。

這樣雖然能挑選出一批最優秀的人才,但對於剩下的絕大多數人不公平,他們沒有大學可去,失去了繼續受教育的機會。

黃鶯眼睛一亮,她兼任安州州長,經常去那邊,對安州的情況十分了解。

“我贊成。安州和永州人口多,學校少,競爭十分激烈。不少有天賦卻貧窮的學生都埋沒了。有了州立大學,他們就多了選擇的機會。”

這年頭能上大學的寥寥無幾,首先需要足夠的天資,其次是金錢,再就是家長開明或學生執意進修。

聯盟大學成立十幾年,大學畢業的人數不超過一千人。

每一個畢業生都是佼佼者,在聯盟擔任要職,是所有部門爭搶的頂端人才。

其中,有五分之二留在教育系統,為聯盟培養輸送更多的人才。五分之二擠進了科研院,為聯盟的科研事業奉獻。剩下的五分之一才屬於公務人員,佔據極其重要的崗位。

每年各部領導們都要去大學裡搶人,爭得頭破血流,卻不盡如人意。

黃鶯擔任人事部部長,經常去大學瞭解學生情況,為聯盟儲備人才做準備。

她深知挖到一個尖端人才的難度,若是大學多了,挑選的範圍更廣,總比現在的情況好很多。

水生道:“我也同意設州立大學,只是今年的財政預算已經沒了,要等明年。”

“先準備著,明年落實。”林言不介意推遲一年,“訊息暫不公佈,不能影響遷移政策的落實。”

一旦州立大學有了,安州和永州人為了孩子的長遠考慮,或許不會遷移到別的州。

林言靈機一動道:“不如把遷移政策和教育結合在一起,自願遷到別的州,可以提供一個進入大學的機會?”

三人深思,探討分析此行的利弊,足足討論了幾個小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