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正文 第五章:什麼叫做士大夫

“公孫令公,請看族兄範軾的薄面啊!請看在族兄範軾的薄面!”聲音漸漸遠去。

“法不在誰人薄面。”公孫甫這次出使巡視,西海郡範君嚴是他斬殺的最大的官吏。

“給周聰復職,傳他來郡府述職。”

於是,又有三輛官制軺車,三批使者前去召周聰復職。

更使唐寧街增光添彩。人人都說周聰賢達,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周聰和孫羽從周家出來,兩人相互拜別。孫羽到街上向被他鞭打的百姓致歉,並賜百姓錢帛。

周聰到郡府述職。

公孫甫開門見山直接問周聰:“君為工商主事,而且以前在淳化縣也曾治河有成。這次柏茂河治理,你有什麼良策?”

“卑職沒有良策。”

“沒有良策?”

“卑職為工商主事期間,本來治河的事情該卑職負責。但是這次柏茂河淤塞,範君嚴是郡長史,他說唐明府把這次的差事交給他親自督辦,命卑職做好其他本職就好。所以這幾個月卑職並沒有參與治河的事情。”

公孫甫覺得周聰有些稚嫩了,如果範君嚴把責任推給你,你說得清嗎?於是有氣無力地問他:“如果事後治河無功,範君嚴反而把責任推給你,你該如何?”

“卑職已經把範長史給卑職的手令上報中書閣工商曹和司空府。”

“這還不算太錯。現在命你治河,趕緊準備準備吧。三天後回報。”

“不必三天後回報。卑職已經走遍柏茂河,已經有了治河方略,可惜真的如何下手治河,卑職實在沒有良策。”

“你呀。戲弄中書令,該當何罪?”

“卑職沒有戲弄令公。範長史的手令工商曹和司空府都有批文,命下官不要在插手此事。所以下官自然沒有良策。卑職閒暇之餘,常常沿柏茂河行走,詢問過各地老者和各地工匠,自然就有了方略。只可惜卑職位卑言輕,而且在這西海郡毫無根基,可紙上談兵卻不能臨陣排程。”

“好了,既然如此,你和我手下的治河良才潘友光商議,儘快辦理此事。我命郡守唐適之、中郎將孫羽協助你。總要把這差事辦了。我命你權知郡長史,這樣你辦差就更方便了。如何?”

周聰看著這位位高權重的首輔中書令,作為先王私生子的後人,天然就是君王的左膀右臂。世人說公孫令公單憑氣勢就能震懾諸侯,使亂臣賊子不敢妄動。也有人說公孫令公工於心計,長於權術,算計人不到臨死不知已入彀中。世人還說威風八面的諸侯領袖劍門侯和牛津侯見了公孫令公也跟一個童僕一樣低眉順目,大氣不敢一喘。可為何今天接見自己的公孫令公卻是個慈眉善目,性情溫和的老人?看來,十郎的真面目世人永遠無法知曉了。

那麼公孫大人為何要提拔自己這個寒門出身的人權知大郡長史?而且是把廷尉範軾的族弟殺瞭然後提拔自己?這是籠絡自己為令公他所用?罷了,當次多事之秋,邦有危難,天下有變之際。能少做一天官就少做一天,治理好柏茂河,就辭官歸隱,回家種田也好,尋個大戶人家某個差事也好,西海郡是不能待了。

於是再拜,接下了這份差事。

事成,中書令公孫甫回京,推薦周聰給昭王天子,說周聰有郡守之材,那唐適之因循懈怠,疏於政務,希望周聰接任西海郡守。昭王天子說:“周聰被司馬信、英晃視為恩公是在淳化縣做縣令。既然如此,就到淳化所在的雁門郡任長史吧。”

“陛下,治河一事剛剛開始,調周聰離開,誰人治河?”

“另給淳化縣免一年錢糧,就說我這個做天子的發現他們的恩公周聰這個人才有些晚了,也發現淳化縣的百姓日子過得艱難也晚了。免一年錢糧算朕的謝罪賠禮。”昭王沒有回答,反而不滿淳化縣百姓視周聰為恩公。

“陛下不可如此啊?”公孫甫免冠再拜,“國有賢臣,社稷之福,百姓之幸。百姓稱呼縣令恩公,那是感謝天子君父賜賢臣給百姓,。怎麼會怪罪天子發現賢臣晚了?”

昭王這才緩緩氣消,但仍舊不願意周聰留下治河,想“發配”周聰去邊關雁門郡。

“陛下,人才難得,百年樹人。望陛下妥善安排,莫失了人才。”

“人才?周聰這等畏手畏腳之徒也配稱人才?有膽量寫下治河方略,卻沒膽量排程一郡官吏去治河?這等人才,空談而已!”

“陛下,總要給他機會才是。臣已經打聽過,周聰是被家裡趕出來的棄兒,若陛下重用他,周伯一家肯定會重新接納周聰。到時候有了家裡人的庇佑,周聰自然就沒有了顧忌。”

“說,周聰因何被周伯出了家譜?”

“好像是說他盜嫂盜金。”

“說具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