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冬季我國要比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緯度地區熱。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較大。
(3)季風氣候顯著。冬季,我國盛行偏北的冬季風,來自中、高緯度大陸的氣流寒冷乾燥;夏季,我國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風,來自低緯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氣流暖熱並且含有豐富的水汽,因此我國大多數地區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這種氣候叫季風氣候。
(4)氣候複雜多樣。我國東部為季風氣候區,西北距海遠,為非季風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屬於高原氣候區。東部季風區由於所跨溫度帶較多,又分別以秦嶺—淮河一線和北迴歸線為界,自北向南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總結起來,我國氣候具有三大特點:分別是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複雜多樣。
六: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識點總結
很多同學都想知道,生物課上講過的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點的總結,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的福利時間,希望能給同學們一些幫助。
1生物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點
光合作用作為生物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其所固定的能量和形成的有機物幾乎是所有生物直接或間接的物質和能量來源。在高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對光合用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及其過程
1.概念及其反應式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
反應式的書寫應注意以下幾點:(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儘管反應式中生成物一方沒有寫出水,但實際有水生成2“─→”不能寫成“=”。
對光合作用的概念與反應式應該從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條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氧氣來掌握。
2.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
②暗反應階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還原:2 C3+[H]+ATP→(CH2O+ C5
複習光合作用過程,應注意:一是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劃分依據——是否需要光能;二是應理清兩個反應階段在場所、條件、原料、結果、本質上的區別與聯絡(下表。
區別條件需要葉綠素、光、酶和水需要酶、ATP、[H](NADPH)、CO2
場所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在葉綠體基質中
物質1.水的光解:2H2O→4[H]+O21.CO2的固定:CO2+C5→2C3
轉化2.ATP形成:ADP+Pi+能量→ATP2.C3的還原:C3→C5+(CH2O)+H2O
能量光能→電能→儲存於ATP中的活躍的化學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轉化
實質光能轉變成活躍的化學能,並生成O2同化CO2形成(CH2O)、儲存能量
聯絡⑴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ATP;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Pi、NADP+;
⑵光反應為暗反應準備了物質和能量,沒有光反應,暗反應無法進行;暗反應是光反應的繼續,是形成有機物,並最終儲存能量的過程,沒有暗反應,有機物不能合成;因此,二者是一個整體,緊密聯絡、缺一不可。
二、光合作用的意義
1.生物進化方面:一是光合作用產生的O2為需氧型生物的出現提供了可能;二是O2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線,減弱太陽輻射對生物的影響為水生生物到達陸地提供了可能;三是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有機物為較高階異養型生物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2.現實意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主要應滿足光合作用所需條件,內部條件——植物所需的各種礦質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積(適當密植,外部條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適宜的光照、較長的光合作用時間。
2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光合作用場所在葉綠體,條件是要有光照,原料要有CO2和H2O,反應後產生有機物(主要是澱粉,最初生成成份是葡萄糖,其後轉化成澱粉、脂肪、蛋白質等),物質變化方面是將無機物(CO2和H2O等)合成有機物(主要以澱粉形式存在)並放出O2,能量變化是吸收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而呼吸作用場所在活細胞,有光無光都能進行,需要的原料是O2和有機物,產物是CO2和H2O,物質變化是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CO2和H2O),能量變化是守恆的。
七:高中文言文中的18個虛詞翻譯
有很多的高中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文言文中的18個虛詞怎麼翻譯,小編整理了相關資訊,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1高中文言文虛詞的翻譯是什麼
一.【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