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賓館坐落在京城西郊的一個著名風景區,南北長約一公里,東西寬約零點五公里,總面積四十二萬平方米。
國賓館和其他的賓館酒店有很大的不同,分為十幾棟樓房,樓房從東門的北側,按逆時針的方向依次編號,由“一號樓”編號至“十八號樓”,其中為了尊重外國習慣,不設“十三號樓”在國外是很忌諱十三這個數字的,他們認為這個數字很不吉利,會給他們帶來黴運。
而為尊重華夏的傳統,以“芳菲苑”替代“十七號樓”稱呼,以“八方苑”替代“四號樓”稱呼。
而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經過重新規劃安排,十八號樓成為最高規格的元首級接待樓。
元首以下的貴賓,一般安排在五號樓、六號樓、七號樓,這幾棟樓的規格大致相同,沒有什麼級別上的高低之分。
國賓館的環境幽雅清寧,樓臺亭閣間碧水紅花、林木石橋,是華夏古典建築情趣與現代建築格調的完美融合。
幾乎在這裡住過的各國使者都給予了高度的讚揚,稱之為華夏的建築典範。
而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的金代。
而到了明代萬曆年間,這裡成為明代皇親的京郊別墅。
明代的著名文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一書中這樣描繪釣的:“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鳥閒,曲房入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
眾人安頓好了之後,柳生鳴鶴在袁星的帶領下來到了格鬥場。
作為接待外賓的專用賓館,這裡的設施可以說是非常的齊全,只要是能想到的這裡就都有。
為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務,以前也經常有兩國的保鏢比武的事情發生,所以這裡的格鬥場也是首屈一指的。
可以說不論從裝置上講,還是其他的方面,都不遜於世界上的頂級格鬥場。
一場關係到華夏和東瀛誰的武力更強的戰鬥即將在這裡打響。
袁星要和柳生鳴鶴比武的事情不脛而走。
在這裡駐紮的武警、保安,其他的保鏢都來到了格鬥場,任何一個華夏軍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熱血的夢,那就是踏上東瀛的領土,把當年的恥辱加倍的歸還給他們。
不過在現在這個和平年代裡,這樣的願望註定不能實現了,不過能看看小東瀛鬼子捱揍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格鬥場中間的擂臺上,袁星和柳生鳴鶴相對而立,不同的是柳生鳴鶴的眼裡閃出的是不屑,而袁星的則是一種即將出氣的快感。
懷著不同的心情,兩個人戰在了一起,不需要裁判,也不需要規則,誰輸誰贏兩個人自己知道就行了。
不得不說,柳生鳴鶴的實力不錯,比起當初的豐田次郎強了不止一籌,華夏國的年輕一輩裡,除了袁星以外也就李磊或許能是他的對手吧。
眼中閃過濃濃的戰意,袁星主動的發起了進攻,這是他的一貫作風,戰場上的主動權永遠都掌握在進攻的一方,最佳的防守就是進攻,這一向是袁星信奉的戰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