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嬪臉刷地白了,「陛下,銳兒才十五……」
皇帝冷哼一聲,「十五不小了,七八歲就什麼事情都能做了。」,他將桌子上放著的梳子擲給她,「你自己認認,這可是你的東西?」
麗嬪迎頭被一把梳子打中,額頭頓時破了皮,但她不敢低呼不敢驚叫,只瑟縮了一下,白著臉接住梳子,這一看,臉色更白了,「陛下,這、這梳子哪兒來的?」
「朕只問你,這是不是朕曾經賞賜給你的梳子?」皇帝問。
麗嬪點頭,「這、這梳子是您賞賜給臣妾的。」,但她有話要說,「但是這梳子,早在四五年前,臣妾就遺失了啊。」
皇帝「嗯?」了一聲,沉著臉問:「遺失?」
麗嬪連忙點頭,「陛下,臣妾宮裡的人都能作證,就在四五年前,臣妾遍尋不到這把梳子,不知是被哪個奴才給偷走了,臣妾還曾經派人找過,也讓人去登記了,畢竟是宮中之物,又是造冊之物,還是您賞賜給臣妾的,就等於寫了臣妾的名字,臣妾怎麼能不好好保管使用?怎麼可能隨意讓她外流?」
皇帝聞言又看向餘公公,「於安?」
餘公公連忙道:「老奴這就去查。」
宮中遺失物品,也是要上報造冊的,他是不記得麗嬪有造冊,但宮中曾有一陣子總是丟東西,後來查出是被宮人偷盜出去賣了,又不少宮妃都丟過物品,他身為總管大太監,多數時候只記著與陛下有關的事兒,至於后妃們,那麼多,哪裡記得過來?皇帝給出的東西他能有印象,至於宮妃怎麼用,丟沒丟,他就不知道了,更何況是這麼一把小小的梳子,他能記得來歷就已不錯了。
他轉身跑了出去,沒走幾步,又跑回來,跟麗嬪確認,「麗嬪娘娘,您仔細想想,到底是四年前,還是五年前?具體年月,老奴也好查。」
麗嬪想了想,報出日子,「大約是四年半前,具體日子,記不清了,總之沒找回來。」
餘公公點頭,又匆匆去了。
皇帝沒讓麗嬪起來,便讓她那麼跪著。
餘公公效率很高,沒多久,便抱著一層造冊回來,指著其中一頁說:「陛下,麗嬪娘娘說的對,就是四年半前,老奴查到了。」
皇帝低頭一看,果真是,記錄的御賜桃花梳,照著當時造冊拓印的模樣,分毫不差,正是這把梳子。
皇帝深吸一口氣,看向麗嬪,「麗嬪,你可知道,你這把梳子,是從今日死士身上搜出來的?上百死士,截殺周顧,身上唯有你這把桃花梳。」
麗嬪總算是明白了,頓時白著臉喊冤,聲調都帶上了哭音,「陛下,臣妾冤枉,這事兒與臣妾無關,臣妾可以立誓,若是臣妾豢養死士,就讓臣妾不得好死。」
豢養死士,這豈能是後宮妃嬪能做的?別說後宮妃嬪,就是朝臣,都得撐破了膽子才敢。更何況是上百死士,還截殺護國公府小公子?她知道若是皇帝武斷地給她定罪,她會是什麼下場。
皇帝沉著臉道:「你只有這個可說嗎?可有別的可說?若有,告訴朕,你仔細想想!」
麗嬪似乎用力地想了想,半晌,搖頭,「陛下,臣妾不知這梳子怎麼會與死士有關,臣妾是當真丟了這梳子……臣妾請陛下明察。」
皇帝繃著臉,「朕自會查清,你,你宮裡的人,還有你孃家,以及四皇子。」
說完,皇帝吩咐,「於安,把麗嬪單獨看管起來,你親自帶著人去麗嬪宮裡,挨個盤查麗人宮所有人。」
餘公公應是,上前道:「麗嬪娘娘,請。」
麗嬪白著臉站起身,行了個告退禮,由余公公帶著走了。
她離開後,皇帝看看周顧,又看看賀正,「你們兩個,回去養傷。這件案子……」,皇帝覺得十分棘手,怕是不好查,他說的親自審理,也不過是親自過問,得有個信得過的人替他查,但滿朝文武,何人信得過?她轉頭看向瑞安王。
瑞安王一個激靈,連忙推辭,「陛下,臣手裡有一件大案子,還沒查清啊。」
這件案子,涉及妃嬪、皇子,是個燙手山芋,他可不想接。
在鞭炮聲中碼字,好幾年沒體會了!
福啟新歲、萬事順遂!
新年伊始,寶貝們,月票別留著了~麼麼,愛你們~
/105/1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