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於神龍見首不見尾,出劍,則風起雲湧,收劍,則潛龍在淵。
粉絲會鋪天蓋地的熱搜之後,季銘往人藝一鑽,丁點風聲都聽不到了。每天他的車直接進人藝的院子,離開的時候也是直接走,反光貼貼著,根本沒有人拍得到。
即便是在中戲上課的時候,他在公眾場合出現的次數也大幅縮減。
入了戲之後,季銘現在不太會失控,像最早演《豔紅》的時候,那種需要把初晴半夜撬起來給他拉琴的事兒,現在基本都不會發生了。但是依然會有一些影響,比如在劇組之外,不太愛講話,很沉默,除了必要的交流,省掉了非常多騷話。
用譚子陽的話說:“中戲的空氣都為之一清,不再有一股揮之不去的騷氣。”
自然而然,他在中戲的時間,本身就有限,要麼在教室,要麼在排練室或者宿舍——即便有人能混進來,或者買通中戲的學生,其實也拍不到什麼季銘的照片。
想要蹭他熱度的媒體,只有開始自己想象了。
比如微博CEO之前說的“季銘這一次的熱度,可以看出一個真正的頂級流量明星的能量”,就在幾天之後,被好多媒體二度演繹。
怎麼個演繹法。
“微博CEO官方認證頂級流量,季銘是真熱度,那麼誰是假熱度呢?”
“季銘沒刷,誰刷了?”
“微博CEO的言下之意,水落石出,誰是光著的?”
楊如意收到這些輿情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楊偉申又開始動了,最近他們跟代言商的官司要進入程式了,照理說應該不會在這會兒多事。但是,娛樂圈的瘋子,誰能搞得清楚他是想要自殺還是殺人。
不過仔細分析之後,居然發現還真就是營銷號艹出來的熱度,接著此前粉絲會的餘韻,動靜還真是不小。楊如意也是無奈,有舍有得,風光了一把之後,難免會有副作用,哪怕喜田這次也是傾盡全力,大展身手,將負面效應降到了最低——尤其是季銘透過這一次暴風雨式的熱搜,大步伐地出圈,夯實了一把自己的國民度,相較而言,利遠遠大於弊,是很值得。
“你也別想把季銘打造成一塵不染的白蓮花了,沒好處。”周西宴一看楊如意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擔心什麼,還是閱歷不夠。
季銘跟喜田的合作,現在越來越成熟了,楊如意、林冉和唐凡,算是認了季銘當老闆,與周西宴的喜田相互平衡,雙方保持著一個良好的默契,提前進入了周西宴設想中的成熟經紀模式——CAA模式。
她現在其實都在想,是不是提前把合同升級了更穩定一些。
他們當初簽了三年合同,過去了一年多一點,還剩一年多,大約到季銘大四畢業後半年的樣子,雙方就要期滿了——一年多的合約,對娛樂圈來說,尤其是對年輕明星來說,非常短。
現在已經有人盯過來了,都在探究季銘是不是有意更換經紀公司,要知道以季銘今天的地位,當初顯得非常優渥的合同,如今已經算不上什麼了,不說四六分成,別的公司準備拿出來的,基本都是八二,甚至是獨立工作室合作模式,按照提供的服務收錢,那就更低。特別是一些上市娛樂公司,如果能簽下季銘,股價上漲帶來的利益,遠遠超過那點分成。
周西宴提前升級合同的念頭,在喜田內部被反對的可能性也不大——今天的喜田,已經不是之前的喜田了,頭牌要麼沉寂,要麼就直接退圈,季銘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一哥。
事實上,現在喜田內部很慶幸周西宴簽下了季銘,甚至這都成了她得以在重重風波中立身的一個關鍵——至少還有季銘,至少季銘是她簽下來的,而且還用了一種前瞻性的模式,當然的善意,足以讓現在的季銘考慮優先續約喜田。
周西宴看了一眼楊如意,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有機會跟季銘直接談。
“注意著吧,如果有人在引導,再動也不遲。”周西宴把話題引回來,又看了下楊如意,覺得這老丫頭命還挺好,忍不住教教她:“你擔心的也是正常的,畢竟楊偉申那種老狐狸也不是好對付的。但是你不能這麼一直繃著,千日防賊,一定有昏頭漲腦的那一天,你到時候哭都來不及。主要以季銘今天的口碑和成績,他又沒什麼能被人一錘錘死的料,就不必要太擔心,無非就是一場拉鋸,好感度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好處理的,這也是經紀工作的常態。”
楊如意受教。
“別看好像應對這些輿情很重要,那是因為它經常會突發,所以顯出來了,其實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經紀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基礎的那些,給藝人找作品資源,幫藝人處理商業事務,為藝人編織人脈網路,而且一個經紀人的競爭力是什麼?無非就是人脈嘛,工作能力嘛,你也要想一想這個事情。”
楊如意畢竟是喜田出身,如果以後喜田和季銘達成新合約,楊如意晉升公司合夥人,專司負責和季銘的業務,對周西宴,對喜田,都是最理想的方案。
“我會努力的,謝謝周總。”
“大家都要努力啊。”周西宴難免露出一絲疲憊來:“就怕努力也沒用,你說是不是?哎,其實有時候真希望這世界是個死板的遊戲,只要付出了,就會有結果,有收穫,不會大筆資源扔進去,卻顆粒無收。”
楊如意也覺得自己很幸運。
從周西宴辦公室離開,很快,她最後一點擔憂,也被掃掉了。
《光明報》出社論了。
社論從季銘這一波巨大的熱度開始說起,從粉絲會預熱開始,截止到發稿前,近20個熱搜話題的微博閱讀破60億,討論超過30萬條,百度搜尋指數連續單日破百萬,資訊指數均值更超過1800萬。此外,也涉及到多個小眾文化圈,古典舞蹈、民族美聲、鋼琴器樂、歐美音樂、港城音樂,甚至外溢到如港城電影,歌舞電影,古風漢服等圈子。
原文說“堪稱是一次地毯式的擴散模式”。
《光明報》也援引微博CEO,相關媒體,資料觀察人士等方面的言論,二度認證了這一波資料的水分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