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362章 入圍蒙特利爾(賀三星臥槽盟主)

在滬上巡演的最後一場結束之前,劇組即將移師金陵的時候,季銘抽時間跟《申江服務導報》做了個專訪——過去這一個星期,《申江》可以說是出盡百寶為《末代皇帝》做宣傳了,簡直是一副燃燒自己,點亮季銘的樣子。

可啪。

不僅僅把大排長龍的人群照片放在頭版上,還遍邀包括馬老先生在內的若干滬上話劇名宿,為《末代皇帝》和季銘敲鑼打鼓,各種溢美之詞不要錢似的。甚至還臨時開通了一個劇迷來信環節,說他們對《末代皇帝》的觀後感。

當《申江》說想給季銘做一期專訪的時候,他只是略微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下來。

結果一見面,懵了。

“您是說,這個專訪,是貴報最後一期了?”

怎麼做個專訪,還給人做倒閉了呢。

“哈哈是,這事兒其實很早以前就定了,現在紙媒不好搞嘛,然後集團也是要集中資源,一方面往新媒體,澎湃網他們那邊走,另一方面就向《解放日報》採編團隊走。”記者是個五十多的大姐,一頭捲曲的紅褐色頭髮,跟一般的滬上大姨沒什麼區別,說起停刊也並沒有太多感慨:“其實早晚的事情,賣不出去了,不得停麼。說起來,倒是這幾天賣的最多了,多虧了你的戲。”

“啊?這樣麼?”

“是啊,老長時間沒有報刊亭給我們打電話說賣光了,還有沒有了,我們主編都說感謝你,讓我們結束的時候面上有光啦。”

季銘是真不知道說什麼了。

《申江》《精品購物》《假日100》,這些生活期刊,他已經不太有印象了,可能再上一輩的人記得比較清楚。

“所以啊,我們就想最後一期做一個你的專訪,就結束了。聯絡的也比較匆忙,謝謝你願意幫忙啊。”

“不敢不敢,感謝你們支援。”

季銘就在這個浮浮沉沉的情緒裡頭,開始接受採訪,從問題裡頭也能看出來,什麼叫落後於時代,好些關於滬上的問題,好些季銘都沒接觸過的問題,比如“你來滬上的機會不太多吧,每次來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覺?”

媽呀,滬上發展是快,但一年一個大變樣的日子,那也真過去很久了。

採訪倒是非常順利,沒有任何敏感的問題,很善解人意。

等季銘離開滬上,前往金陵開演的時候,這一頭《申江服務導報》出刊,然後同時也有“休刊宣告”,在懷舊情緒加成下,這份曾經風靡一時的期刊,迎來最後的綻放。一言難盡的封面上,是季銘的坐像,在窄窄的一塊區域裡,顯得有點兒復古。

“《末代皇帝》滬上受熱捧,季銘談幕後的故事”的封面詞——也永遠定格在歷史裡。

對很多老讀者來說,好似這剛剛離開的話劇,都一下子成了記憶裡的經典了。

金陵、杭城、長安……火頭一旦點起來,燎原之勢就不可阻擋了。

演到哪兒,紅到哪兒。

透過當地的媒體、論壇,口口相傳——甚至季銘還收到林冉的一個錄音。

是林冉的朋友,她在江浙臺的同事,季銘演到杭城的時候,同事打計程車,計程車師傅給她推薦呢:“最近有什麼熱鬧事兒,就是去看《末代皇帝》唄,你是電視臺的吧,容易搞到票?”

“也不容易。”

“是吧?太火了,就那麼千八百個座位,不夠搶的啊。哎呀,你說話劇這東西,一般人能看懂麼?不得睡過去,可是人偏偏就大火特火,一定是不一般,要是有機會,真想去看一次。”

“去排隊啊,不是有加場麼?”

“嘿,一兩千塊,我哪兒花得起那個錢,不如買點肉吃吃。說起來,最近這個豬肉,漲價有點厲害啊……”

瞅瞅,一臺話劇能夠跟豬肉價格相提並論了,這還不夠深入人心的麼?

第一輪巡演結束,季銘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累的,煎熬,然後吃的也不一定合適,加上沒法健身,大概得是他入行以來,身體條件最差的一次了。

“這個時候怎麼沒人讓我演一個病人什麼的,都不要減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