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424章 只為一人

“入圍即中!憑藉新作《默》,季銘奪下華人第二座威尼斯影帝!評委稱相較於《遇仙降》獻出更偉大表演。“——企鵝的這個標題,看著就非常的處心積慮,提到了新片《默》的名字,還暗戳戳跟《遇仙降》比較了一下。

毫無疑問,企鵝影視在《默》中擁有的若干權益,以及對其網播權的企圖心,將決定企鵝的報導方向。

“在剛剛揭曉的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獎單中,中國演員季銘,憑藉在新作《默》中的傑出表演,以毫無爭議的全票,一舉奪下影帝桂冠,而賽前頗受期待的鞏立,則未能第二度拿下影后頭銜,《蘭心大劇院》也顆粒無收,港城動畫劇情片《繼園臺七號》驚喜拿下最佳劇本一獎,華語片三提兩中,可說收穫匪淺。

在頒獎之前,季銘和大熱好萊塢片《小丑》的主演傑昆·菲尼克斯,被公認是最有影帝賣相的兩位男演員,事實上,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兩位男演員的卓越。季銘拿下最佳男演員,而《小丑》則力擒金獅。

但是看似勢均力敵的影帝對抗,卻在頒獎典禮之後的評委會媒體見面會上,有了令人意外的展開,評委會主席、阿根廷女導演盧奎西亞·馬特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揭秘了影帝誕生的具體細節——全部七名評委,都將最佳男演員的票投給了季銘,而不是傑昆·菲尼克斯。評委義大利導演保羅·韋爾奇更直言季銘的表演是無與倫比和不可重現的偉大創造。

電影《默》講述了舞蹈演員楊鳴,在一場舞臺事故後,沉睡了五年,五年後他終於醒轉過來,卻在重新回到舞臺的過程中,發現了重重怪事,從而陷入了無休止的迷幻掙扎之中,與此同時,他的舞蹈技藝卻飛速提升,一支《寂靜湖》更是登峰造極,就在這支舞蹈正式公演的時候,他揭開了最後的謎團,並將這一切都融入舞蹈的最後燦爛之中……

季銘在電影中不僅展現了一貫卓越的表演技巧,還驚人地展現出一位頂級舞蹈家的水平——中國舞協主席,中國舞權威專家山茺先生,稱至少在《寂靜湖》的展現上,季銘已經是最頂級的舞蹈家水準。這一點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也得到了大量藝術愛好者的認同,有知名媒體甚至說《默》不僅僅是一部舞蹈電影,還是一部電影舞蹈。

這部新作,毫無疑問將成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新作之一,它預計會在年底之前上映。

季銘是第六位華人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帝得主,第二位威尼斯電影節影帝——獲獎時的年齡,也僅次於1994年同獲威尼斯影帝時,只有十八歲的夏宇,有意思的是,夏宇的太太元泉,正好也在《默》中有精彩的演出。不用贅言這一成績的難得,從獲獎人數上就可見一斑,而放在季銘身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默》只是他的第三部主演電影作品。

《遇仙降》15.5億的藝術片票房,堪稱一次奇蹟,戛納評委會特別表演獎和評審團獎,以及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影帝等一系列影帝榮譽,都足以證明這部季銘處女座的質量。

《流浪地球》則被譽為推開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大門,雖然有聲音指《魔都堡壘》又把它關上了,但相信不論關上與否,都無損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流浪地球》的成功,代表的是中國現代電影工業的發展水平,而不單單是一部國產科幻片撞大運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比一座金獅獎,或者金棕櫚獎對中國電影要重要得多。這部電影,也以57.2億元穩坐國內影史票房第一,傲視群倫。它也為季銘第二次拿下京城大學生電影節影帝榮譽,並當選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

《默》雖然還未有上映,也已經拿下威尼斯影帝,並在電影節首映中,得到了各方高度好評。

如果繼續考慮到季銘客串的,拿下40億票房,豆瓣9分的佳片《我不是藥神》,以及慧眼投資,目前已經衝至影史票房第三的國產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五戰五勝,未嘗一敗。

假如再把眼光從電影挪到其他領域,他還是最年輕的話劇大滿貫得主,白玉蘭主角獎、梅花獎、文華獎,很多戲劇演員一生追求的榮譽,他在22歲這年,全部收入囊中。此外,他在聲樂、舞蹈、編劇、表演教學,鋼琴演奏上均有造詣。

有人說,季銘一畢業就走到了人生巔峰,才22歲就取得了別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成就——然而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不就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創造新的巔峰麼?我們相信,威尼斯影帝不會是季銘停下腳步的理由,他還將繼續拓展自己的藝術之路。”

“媽耶,何曾見過企鵝吹過這麼清新脫俗的??屁。”

“連企鵝都拜服了,季銘果然已經征服了全人類、全地球。”

“這麼盤點一下,季銘真的沒啥可做的了,主演商業電影票房是影史第一,投資電影票房是影史第三,主演藝術片拿了威尼斯影帝和一堆一堆各類影帝,主演話劇拿了大滿貫……高處不勝還,獨孤求敗啊。”

——“這就是為什麼他要去做音樂劇了吧?”

——“是哦,全新的領域,才能夠放開手腳啊。”

——“啊,人家才22歲,就把一條大道走到了頭,不得不換一條路走了,真是……”

除了企鵝之外,頒獎典禮後的第二天,從官方到娛樂圈,絕大部分的媒體都參與報道了這個訊息,覆蓋面之大,大約所有訂報紙、有手機、喜歡聊天兒的人,都能接收到這個訊息了。

從最普遍的“轉發祝賀,季銘奪威尼斯影帝!”,到略激動的“華人之光!時隔25年,季銘為中國再奪一座威尼斯影帝。”然後還有大量的自媒體“震撼體”“沸騰體”“訊息傳來,舉國歡呼體”……總之上到財經板塊,關注二級市場,下到吃瓜的滑手機群眾,都能找到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件事情。

甚至,微博財經還寫了一篇社論《季銘的這座威尼斯影帝,到底值多少錢?》——從各大平臺的流量資料,到光線、企鵝、京城文化的市值變化,喜田,以及季銘名下的天成文化的潛在估值,再到《默》和《哪吒》的票房和其它盈利視窗的提振,當然,最後還有季銘作為“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具價值的演員”本身……文章最後的結論是“雖然威尼斯影帝的沃爾皮杯並非純金打造,但是它帶動的商業價值,遠比一百座純金獎盃還要值錢,這是一場藝術和商業的雙重狂歡。”

外界的沸沸揚揚,是可以預料的,事實上,哪怕季銘沒有拿獎,恐怕也會有一波反面熱搜——“季銘失落大獎,生涯遇重挫”之類的,所以對於很多他身邊的親友,並不特別關注這些,他們都很清楚,以季銘今天的熱度和地位,很多東西是必然的。

身處劇組的譚子陽大哥,因為太累,沒能第一時間關注——底層人士就是這麼累,別看戲份沒有多少,卻比主演累得多,因為主演的行程都是定好的,拍十個小時,十五個小時,都有個數兒,但譚子陽這樣的,大小有點名氣,但又還沒資格讓劇組特別對待的,就比較苦逼。

他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得好好表現,等戲就是其中一個努力的方面了,口碑嘛,就是這麼傳出去的,那個誰誰誰啊,態度很好的,平時有戲沒戲都等著,隨時能上,水平也不錯,萬一被誰聽到耳朵裡,機會也就來了。

但這樣一來,累啊,熬夜啊,基本就是常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