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搞活經濟。
漠南牧民養的羊,放的牛,以前只能是拿來吃。羊毛、牛皮等也是牧民手工搓,生產效率極低。
現在工業化生產,光豐潤羊毛呢絨廠一家,比此前漠南草原所有牧民一年手工搓出來的羊毛線和呢絨都要多。
生產效率提高,相應的賺到的錢就多了,回饋給牧民的回報也就高了。
一環扣著一環。
原來如此啊。
張居正覺得自己對皇上講的政治經濟學又多悟到了兩分。
算盤珠子在心裡扒拉了一會,張居正下意識地用自己讀過的聖人道理去套,猛地發現,怎麼套都套不進去。
就算曾經讀過的《管子》等雜書,也是講得比較模糊,沒有皇上講的《政治經濟學》這麼透。
張居正心裡猛地一驚。
聖人道理,程朱理學,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
不,不,它還是有用處的,它在約束人的道德言行上,還是有用處的。
可是吃不飽、穿不暖,誰講道德?
記得皇上在講課時,提過一句,人的需求分五種,其中最基本的兩種,第一種是吃飽穿暖和溫飽思淫慾的生理需求,第二種是追求安全、秩序和穩定的安全需求。
只有這兩種基本要求得到滿足了,人才能算得上有完整的人格,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彬彬有禮。
張居正猛然意識到,在沒有解決百姓溫飽,卻在跟他們講道德,本身就不是一件很道德事。
至此,他心裡那座數十年飽讀聖賢書壘築的泰山,猛地炸開一道裂縫。
解決完鴉鴻橋工農之爭,朱翊鈞和張居正的東巡之路,繼續前進。
他們來到位於開平中屯衛的開平煤業公司,這裡有大明目前最大的煤礦。
直隸巡撫胡如恭在這裡恭候著。
“皇上、張相,這是兩頂藤製的安全帽。”胡如恭遞上兩頂圓硬帽,就跟挖空的半個大西瓜一樣。
裡面是一圈布條和網兜,起著固定和緩衝作用,還有帽子兩邊還扣著一條可伸縮長短的窄皮帶。
“張師傅,帶上吧。進了礦區,安全第一,這個安全帽必須戴。”
朱翊鈞自覺的取下翼善冠,戴上這個安全帽。只是髮髻高聳,戴著有些不舒服。
“老胡,礦區的工人們,髮髻都剃掉了嗎?”
“回皇上的話,都剃掉了。有髮髻戴安全帽很不方便。”胡如恭在一邊答道。
張居正取下烏紗帽,戴上安全帽,也覺得不舒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啊,怎麼能剃頭髮?”
朱翊鈞看了他一眼,又不是叫大家剃頭髮留個金錢老鼠辮,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歷史上滿清入關,建議實行剃髮令的是你的進士晚輩孫之獬。
你天天拜的孔聖人後裔,被大明冊封的第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領著族眾率先剃髮,並向清廷上奏了《剃頭奏摺》,一頓跪舔。
那會就不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胡如恭在一旁說道:“張相,早在東南剿倭時,軍中受傷,髮髻不便醫治,上陣前軍士們全部理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