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寧波菜做的地道!”
“現在上海菜有三分之二是寧波菜改進的。上海城掌櫃東家,有三分之一是寧波人,所以這寧波菜開遍了大明。
晚生前些日子收到桐岡(宋應昌)的書信,說三寶府滿剌加城最新開了一家萬沙館,廚子號稱善做寧波菜,他去試吃了一回,味道馬馬虎虎。”
葉夢熊的話讓盧鏜和吳兌哈哈大笑。
吳兌捋著鬍鬚,頗有感觸地說道:“楊公公曾經說過,這人啊就跟水一眼,錢財在哪裡,他們就會往那裡流去,攔都攔不住。”
盧鏜感同身受,“楊公公確實大才。這次老夫在秦皇島和大沽面聖,有機會跟張相吃了兩頓飯,閒聊了幾句,他被開灤興盛至極的景象給鎮住了。
楊公公不聲不響數年間,居然做出這等大事,令人敬佩啊。張相還說,以後楊金水,當與三寶太監鄭和齊名。”
“前有三寶太監,後有財神太監。大明有幸啊!”吳兌附和道。
高策及時補了一句,“當浮一大白!”
盧鏜、吳兌、葉夢熊哈哈大笑,“對,當浮一大白!”
四人又痛飲一杯。
盧鏜用毛巾擦拭著鬚髯,爽朗地說道:“今日這酒,喝得真是痛快。兆男,你繼續說朝鮮收國之策。”
“好,北山公。”
葉夢熊把菜塞進嘴裡,嚼了幾口嚥下,右手放下筷子。
“此前朝鮮分八道,有州府郡縣三百三十個,真是水淺王八多,蕞爾小國分這麼多州縣郡府。有的州縣郡府,下面都沒有幾個百姓,完全是為了安置兩班世家子弟而設的。
十羊九牧,朝鮮百姓賦稅負擔何等繁重。
靖平之後,吳公大筆一揮,直接改成四郡五十九縣。暫且不設郡署,觀國政使司直管各縣,官制如我大明,又有所不同。
朝鮮新軍因傷退伍了一批官兵,有四千九百人,他們或被任命為村治保、鄉遊檄。部分卓異者被任命為縣尉,掌管各縣治安局,維護地方治安。
現在朝鮮地方各縣,行文用的全是大明文字,官話也是漢語。工作隊幫助各縣建立的縣學,招收適齡孩童,用漢字官話教學。各地設立衛生所和防疫站,治病救人,防範瘟疫”
高策在一旁說道:“地方文武,只知大明,不知有朝鮮。地方百姓,只知觀國政司,不知漢城朝堂。”
盧鏜忍不住讚歎道:“環洲公大才,你們三位大才啊!如此這般,定可完成皇上對朝鮮的收國之策。”
吳兌說道:“老夫年初時進京面聖述職。皇上切切交代,朝鮮地域特殊,近京畿、鄰遼東,扼守北出海口。
進可俯視東倭三島,退可威脅大明腹裡,偏偏又以半島孤懸於外,一旦被敵方勢力掌控,便可成為大明軟肋把柄。
前漢逐漸經營至平壤,可惜三國兩晉,中原戰亂數百年,坐視高句麗做大,進而吞併遼東平壤。
前唐武盛,滅高句麗、百濟等國,置安東都護府和熊津都督府,收並半島指日可待。可惜漁陽鼙鼓動地來,一切又都成泡影。
契丹、女真、蒙古,終於讓王氏高麗、李氏朝鮮成了氣候。
恰在此時,朝鮮積累數百年的民怨,瞬間爆發,半島驟成人間地獄。這是朝鮮的不幸,卻是大明的機遇。”
吳兌侃侃而談,盧鏜、葉夢熊和高策都放下酒杯,身子側向他,認真地聽著。
“收朝鮮之策,最大的障礙在於地方世家、儒生士子。他們口口聲聲要學大明,但絕不願意併入大明。
他們只需要大明的威勢震懾外敵,壓制內患,絕不要大明的管治。”
沒錯,此時的朝鮮像極了後世的某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