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朝議大夫們目光清澈,心神安定,並無波瀾。
這幾日白天參觀,晚上分組學習討論,各方勢力大佬們早已經抽時間跟己方人馬透過氣,打過招呼,把今日朝議大會的議題內容,包括百官調整方案,都給大家交過底。
期間也做了些工作,達成了共識。
百官調整方案雖然不盡完美,但是大體上還能接受。
皇上願意讓大家提出意見,私下溝通,照顧各方利益達成妥協,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樣的機制,反倒不失為一個君子之爭的好辦法。
少部分人眼睛裡閃爍著不甘心的目光。
世上總有些人沒有佔足便宜就覺得吃虧了,尤其是此前朝堂上的所謂清流。
他們名也要,利也要。
財富是他的,稅賦是百姓的,責任是朝廷的。
肆無憚忌侵佔田地,隱匿人口,逃稅欠賦。朝廷清欠和加稅,意圖緩解國庫窘困就嚷嚷是與民爭利。
皇帝修個宮宇就是奢靡無度,自己花上百萬兩銀子修個“養老園子”是風雅之事;能臣清厘賦稅,就彈劾橫徵暴斂;清官嚴格執法,就彈劾魚肉百姓
只是這樣的人,經過幾次大清洗,朝堂上所剩無幾,僅存的幾位也是小心做人,不敢把自己的尾巴露出來。
等了一兩分鐘,趙貞吉又開口道:“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按照流程當眾表決。老夫說舉手贊同,諸位可舉手或不舉手,舉手者表示贊同。
老夫說舉手反對,諸位亦可舉手或不舉手,舉手者此時表示反對。
兩者都不舉手,表示棄權。”
解釋了一番後,趙貞吉開口道:“同意部分中樞和地方官署以及部分官員調整方案者,請舉手。”
刷刷,一百二十六位朝議大夫,有一百零七位舉手。
二十八位資政大學士、學士,有十九位舉手。
趙貞吉點過數,與同樣負責點數的曾省吾核對一遍無誤,叫記錄在案。
“可以放下手。待會是反對意見表決,已經舉手贊同的就不要再舉手了。”
有人笑著答道:“趙公,知道了,兩樣都舉手,這叫鼠首兩端。”
眾人都笑了。
等了一分鐘趙貞吉說道:“不同意該方案者,請舉手。”
無一人舉手。
又記錄在案。
趙貞吉拿著記錄的數字宣佈,“資政局和朝議局,合計成員一百五十四人,有一百二十八人同意該方案,二十八人棄權,無人反對。”
為什麼有人敢當著皇上的面棄權?
膽子有點肥啊!
還是溝通不到位?
其實是這些人都是當事人,或致仕改任,或遷升加銜,秉承君子之風,也為了避嫌,此方案涉及自己,乾脆棄權。
趙貞吉宣佈表決結果後,徑直坐下,該議題結束。
朱翊鈞揮揮手,示意曾省吾暫停,他有話要說。
“朕為何把官制和官員調整放到第一個,因為朕此前說過,國計民生的方略規劃定下來後,主持執行的官員就是重中之重。
不解決好人的問題,再好的方略規劃,不會得到正確執行,都是水中月、霧中花。
現在官員調整方案定下來,大家也都接受這個方案,那麼接下來就是討論未來三年的國是方略和規劃。討論完,溝通好,一致認同了就要認真執行。”
朱翊鈞看著眾人的臉,想了想,決定再補充幾句。
能把這麼多眾臣叫到一起,實屬不容易,有些話想到了就趕緊給大家說透。
不要學皇爺爺,沒事當什麼謎語人。
權謀可以玩謎語人,但是你的治國理念、方向和目標,要清晰無誤地傳達給你的執行團隊,要不然他們搞不清方向,沒法確定原則,怎麼去執行?怎麼治理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