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章 自己選的,含著淚也要繼續

潘應龍離開西苑,徑直回到順天府衙,先在前院跟幾位官員說了一會事,然後往後院的簽押房走去。

長史南宮冶和令史沈永珍在院門候著。

沈永珍說道:“府尹,南宮長史叫人備好了晚飯。”

潘應龍停住腳步,右手食指朝著自己和兩人比劃了幾圈,“我們三人一起吃一頓,夠不夠?”

“夠了,長史備好了四菜一湯。”

潘應龍笑了,“四菜一湯,好,南宮有心了,進去吃。開了一天的會,確實有些餓了。”

三人坐下,潘應龍沒有食而不語的習慣,吃了幾口,南宮冶開口道:“千鶴說,今日西苑散會,皇上把海公和王督留下了?”

潘應龍看了沈永珍一眼,“你留在南華門,怎麼還能聽到西苑裡面的訊息?”

“府尹,你們出來時,議論紛紛,屬下耳朵又不背。”

“嗯,是的,在西苑裡,大家都睜大眼睛、支著耳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皇上要對百官進行大調整?”

潘應龍看著南宮冶,“南宮果真是做過皇上機要秘書的人,一猜便準。繼續猜猜,皇上要把海公和王子薦分別放到哪裡?”

南宮冶嘿嘿一笑,“我訊息靈通,在司禮監、通政司都有故舊熟人,多少都聽到些風聲,也知道皇上的秉性,就不猜了。

你讓千鶴猜猜。”

“對,千鶴你猜猜。”

沈永珍想了想說道,“府尹,長史,屬下有一次去太醫院辦事,無意見到臬相趙公在那裡看病,看來他身體不大好。

這兩年他一直上疏,請求告病致仕。想必皇上會用海公接任他,出掌御史臺。”

“嗯,不錯,繼續猜。”

“王督的新去處,我一時猜不到,只是前兩日跟霍公(霍冀)的令史許潁陽(許國)遇到,聊了幾句,聽說霍公要留京。

我當時多問了一句,問誰可能接任霍公,許潁陽說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霍公提了一句,可能是方天官、鄭兵部。”

綏大總督一職關係重大,皇上調霍冀回京,肯定會就接任者人選諮詢他的意見。身為霍冀的令史,最親近的屬下,許國肯定能聽到些風聲。

許國是徽州商籍,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慧過人。

他早年一邊經商一邊求學,歷經艱辛。十八歲時考中秀才,此後,六次赴南京應天府參加鄉試,前五次均未考中。

在幾乎絕望之際,得到休寧縣木商程爵的資助,最終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舉人第一名,即南闈解元。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十九歲的許國第二次進京參加會試,考中進士三甲第一百零七名。

許國跟徽商關係密切,自然就很容易找到門路,攀上同樣跟徽商關係密切的胡宗憲。據說許國能出任霍冀的令史,還是胡宗憲給推薦的。

相對來說,都是自己人。

潘應龍看了自己令史沈永珍一眼,沒有出聲。

說實話,皇上會藉著這次機會調整百官,有心人都猜到了,朝堂上,暗潮湧動。

皇上也早早跟各方勢力的大佬們透過氣,用意很簡單。

你們各派系自己內部趕緊協調好,有什麼訴求私下跟朕說,朕權衡利弊,好生斟酌下。

派系內部怎麼協調?

令史們奉命私下交流一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沈永珍和許國私下交流就很正常。

先互相摸清楚底,大佬們再出面正式商談,把自己的訴求擺出來,討價還價,派系領袖再居中協調。

內部商量好了,再去跟皇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