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都有小農心裡,一聽張二伯與王老闆的對話,自然是不希望自家吃虧,頓時便有幾個村民上前說道。
“嗯,你們這些山野小民,就是信不過人啊!”
看到大家都這樣說,而且還都露出了十分關注的神情,王老闆只得嘆了口氣,朝村民們一擺手說道:“好吧,你們要是不信,誰家有秤拿過來校對一下,再不行就用你們家的秤也行!”
“我家有大桿秤,我去取來。”
王老闆的話剛落音,便聽一個村民大步疾飛地跑回家去,扛過來一杆大秤過來。
王老闆拎過那杆大秤,交到兩個夥計手裡,轉首對張二伯說道:“老張頭,你不是說我搞你的小秤嗎?那好,我現在就用這桿秤來給你秤,然後再跟我的枰校對一下,這下你總該放心了吧?”
“好,好,就用這秤來校,我放心,放心!”
幾十斤棉花,對於村民來說,也是筆不小的錢,怎能說少就少?現在一聽王老闆要用村民的大秤來校秤,張二伯當即喜形於色地連連點頭。
見他同意了,王老闆便向過秤的那個夥計使了個眼神,示意他們開始過秤。
於是,兩個夥計便隨意挑起一袋棉花,先是用村民家的秤稱了下,而後再用他們自己的秤來稱。其結果,竟然一毫不差。
一見此種情形,張二伯與一眾村民當即傻了眼。
敢情,自己還真是冤枉了人家?
“再試幾次,我怕他還不放心。”
看到眾村民這副目瞪口呆的神情,王老闆眸中不禁露出一絲不屑地冷笑,再度吩咐那兩個過秤的夥計一句。
“好咧!”
兩個夥計對視一笑,接連又接選了幾個裝滿棉花的麻袋,還是如前法泡製。先是用村民家的大秤來秤,再用他們自家的秤校檢。
然而,結果還是前次一般,就算是有差錯,那也僅僅只是在分毫之間。
這下,村民們可都是全部驚呆了!但在驚呆的同時,也是不由地鬆了口氣。
如此的事實擺在眼前,便已足夠證明,王老闆的秤絕對沒有問題。
“不對啊,我明明記得這些棉花,我在家裡秤過是五百多斤,怎麼一下子就掉了這麼多呢?”
雖然是親眼目睹了校秤過程,但張二伯還是一副難以相信地模樣,很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表情,大為疑惑不解。
“嘿,老張頭,我看你一定是老糊塗了。你先前稱的棉花一定是溼的,有水的份量在裡邊。現在水分抽掉了,自然會輕一點的。”